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决策参考

“舞动汉风”引领汉文化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1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温德朝 储东巍    

   

  2023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随后,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嘱托江苏勇担四个新的重大任务,特别是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徐州素有两汉文化看徐州之美誉,在中国历史的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上具有特殊地位。近年来,徐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实施舞动汉风文化工程,推动汉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经验。 

  ——在文化寻根中讲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进程中的汉文化贡献徐州博物馆近年陆续对彭城、石户城、湖陵城、司吾城四座城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局部试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以丰硕的考古成果串联起徐州两汉时期的历史。徐州两汉文物遗存系列保存完整,目前已发掘汉墓近3000座,其中诸侯王(后)陵墓20余座。徐州还存有汉画像石1300多块,陶俑5000余件,封泥5000余件,玉器近1500件(其中玉衣16件、玉棺3件),钱币230万件。徐州文旅部门和驻徐高校高度重视汉文化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徐州汉墓》《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徐州汉画像石通论》《片云出岫》等30多部著作。 

  ——在文旅融合中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徐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与旅游目的地,聚力打造纵贯城区南北的历史文化轴,加快推进一批文旅项目建设,努力为推动汉文化传承创新贡献智慧力量。制定实施《弘扬汉文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以打造一个汉文化网红体验馆、一条汉文化旅游线路、一堂汉文化精品课程、一部汉文化精品著作、一支汉文化人才队伍、一个汉文化数字资源库、一个两汉饮食文化品牌、一个标志性节庆活动、一个文创产品矩阵的九个一工程为核心,在继续强化文化传承保护、聚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文创特色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世界级汉文化名片。牵头实施淮海经济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战略,联合推出一山一水两汉三孔精品五日游”“徐州宿州商丘两汉文化精品三日游等多个拳头旅游产品。品两汉文化、赏山水美景、游快乐徐州、享惬意生活成为具有鲜明徐州特色的文旅品牌。 

  ——在文化惠民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梳理归纳徐州文旅资源,从有看头、有玩头、有逛头、有吃头、有住头、有买头等六个方面编制徐州文旅消费行动指南,引导人们沉浸式地感受快哉徐州的魅力和精彩。推出缤纷文旅 共享生活春明、夏韵、秋实、冬趣四季嘉年华;举办中国(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沛县刘邦文化节、动感彭城丝路汉风、徐州文博会等活动;开展国潮汉风·夜彭城活动,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聚焦夜学、夜赏、夜娱、夜游、夜食、夜购、夜体、夜宿八大业态,突出汉文化、徐州味、烟火气、时尚潮元素,带动食住行游购娱全产业发展,让城市更精彩、生活更多彩。挖掘秋风戏马”“十面埋伏”“霸王别姬”“解忧出塞”“高祖还乡等历史典故,相继推出电视连续剧《汉刘邦》《解忧公主》,制作电视专题片《汉魂》《汉画像石》《汉风——石头上的史诗》,大型音乐、舞蹈舞台剧《汉风乐舞》《汉乐华章》《大风歌》,大型湖岛实景演出《彭城风华》等彰显城市精神的文艺精品。举办国潮汉风·汉家霓裳中国·徐州汉服设计大赛、观汉代三绝风采·览盛世文明精华汉服展等活动,推动将其打造为看得见、穿得出、传得开的汉文化符号。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任重道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舞动汉风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过程中尚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汉文化发展水平与徐州城市地位、资源禀赋不相匹配,汉文化产业在经济全局中所占比重偏低,高品质汉文化产品不够丰富,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创新性地解决,继续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一是赓续汉文化历史根脉筑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基将徐州中心城区作为汉文化体验区重点打造,同时延长历史营城轴线,省内串联起丰沛两县及宿迁汉文化遗存,省外连接起山东、河南、安徽三省汉文化脉络,内外联动把汉文化建设成徐州城市特色的重要标志。盘点徐州汉文化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综合分析汉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明晰汉人汉物、汉城汉阙、汉宫汉墓、汉乐汉舞、汉赋汉画、汉言汉语、汉风汉俗等汉文化家底,将这些遗存中的汉文化成分进行规整、合并、串联,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系。实施汉文化研究工程,整合省内外汉文化研究力量设立高端智库机构,邀请高校、科研机构学者围绕汉文化资源开发、体验、再现、创造等方面协同攻关,形成集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于一体的徐州汉文化发展体系,切实讲清楚汉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进程中的贡献。持续举办汉文化国际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设立汉文化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奖项,不断扩大汉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二是打造汉文化地标景观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亮度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进度,打造具有世界格局、中国高度的宜游、宜娱、宜购、宜行、宜宿、宜留世界级汉文化名片。加快建设沛县汉文化东部片区,建设汉文化主体产业园区,建设艺术中心、体育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沛县东西比翼齐飞汉代圣境。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积极推动汉文化遗存与现代化城镇功能有机融合,创建狮子山楚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龟山景区提档升级,整合极地海洋科普馆等旅游载体,融合打造国家5A级景区。扩建刘邦故里文化景区,建设汉代宫殿式建筑群,集中展示汉文化,从汉字、汉服、汉画像、汉代民俗活动等方面进行主题策划,打造一站式汉文化体验场景。 

  三是创新汉文化产业体系激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活力坚持对话世界、激活历史、弘扬汉魂,深入挖掘和整合徐州地区汉代遗俗、名人轶事等,在传承创新中绽放新时代光彩。用轻松、时尚、潮流的方式打开汉文化,建设遍布全域的国潮汉风生活体验馆,如汉服馆、汉宴馆、汉乐馆、汉舞馆、汉学馆、汉风民宿、汉风设计酒店、汉风潮品馆等,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节庆会展、工艺美术、文博展销五大特色文旅产业,使之逐步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继续组织开展国潮汉风·夜彭城活动,推动形成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化消费新时尚。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着力打造5G+VR全景直播、5G+AR沉浸式体验、5G+AI旅游服务、5G+社交媒体旅游营销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实现兼具体验性、参与性、交互性的演艺、游览、消费、旅居等,促进食住行游购娱传统业态持续转型升级、商养学闲情奇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基地) 

  责任编辑:张念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