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基地成果

以金融“活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04-30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李 健 陈筠妍 陶士贵    

  农村金融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0236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以金融活水赋能江苏乡村振兴,需要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从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

  强化金融政策引领,协同配合推进金融支农。以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坚持党建引领、政金协同,制定针对性政策,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财政金融支农16政策落实,灵活运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奖励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撑。推动建立南北金融合作平台,以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建设“1+3”重点功能区、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为契机,持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举措,鼓励苏南农村金融机构在苏北地区设立网点,向苏北农村金融机构输送资本、人才、服务模式等,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切实加强苏北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苏南苏北均衡发展。健全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内部协调机制,针对苏南苏北不同地区农村特色产业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积极搭建政策性金融供给方的常态化合作平台,使政策性金融由独立运作向协同合作发展,提高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创建党建+信用+金融的贷款新模式,将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深入农村了解农户农企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实现农户与金融的有效对接。 

  深化金融供给改革,增强乡村产业金融支持。以服务农村经济、服务农民生活为本,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粮食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好农田建设专项贷款,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注重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服务,针对农户农企现存的授信额度与资金需求不匹配、贷款期限错配、资源投向错位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对农户农企的金融供给。以4+13+N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建设为契机,实施农商行+N产业链金融模式,建立农商行+龙头企业+农户的农村信贷模式,发挥农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乡村产业升级,让更多的农户农企参与到农业产业链之中。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业发展规划,支持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满足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融资需求。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加大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办好省乡村旅游节、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等系列活动,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苏农贷”“农担业务”“农户经营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构建农户+特色产业+基地+农商行”“贫困户+担保基金+农商行等信贷模式。鼓励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专属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全省从一镇一品多镇全品转变。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对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风险,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拓展产量大县农业大灾保险覆盖面,提高三大粮食作物成本和收入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分散机制。增强农村金融普惠性,明确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普惠金融为基础,以小额贷款为抓手,建立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耕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提高农村普惠金融的便利程度,加快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鼓励绿色金融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农村金融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融合,将绿色信贷观念和标准运用于农村信贷产品创新中,重点支持农村绿色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运用好绿色与乡村振兴双贴标债务融资工具,拓宽农户农企的融资渠道,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供保障。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建立乡村数字信用体系。随着数字乡村不断发展,农村金融数字化成为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的新方向。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有序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地区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用数字化推动金融普惠化。落实《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加强农村移动互联网、宽带网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电商、物流等乡村服务网点的覆盖率。以建设苏农云线上平台为契机,加强数据云平台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金融数字服务系统,开通线上金融服务渠道。搭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便于政府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农户农企三方在线沟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建设新型农村信用体系,防范农村信用违约风险,保障农村金融稳定发展。推动政府部门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对农户农企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和评定,对信用较好的农户农企给予更优惠的贷款支持,引导农户农企正确使用信用。建立乡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农户农企信用信息在不同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流通,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普及农村金融知识,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农村金融发展需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乡村产业兴旺成效的标准。以金融知识进乡村宣传活动为抓手,组织开展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业务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增强农民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重视对新兴金融科技的推广普及,对不会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农民,通过现场指导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对新兴金融产品的认可度。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农金人才建设为重点,让金融人才了解农业生产经营且学会与农民沟通交流。建立县域金融工作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双向交流机制,通过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促进人才交流和经验分享,增强金融人才服务三农的能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完善农村人才激励制度,鼓励扎根农村、在农业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带动并指导农民创业增收。加强新农菁英培育,开展关于农业职业技能、新型农业经营、涉农专业大学生创业等方面的培训,利用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等激励政策,助力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培育新农人队伍,实施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注重建设农民大学生四合一培养模式,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育更多能够服务乡村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农村金融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