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美丽中国建设新的号角,彰显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与坚定决心。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关键所在,加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构建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监管、市场、法规政策等体系建设为重点,通过聚焦重大制度政策创新、重要平台搭建等,加快推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党委政府环境治理责任体系更加坚强有力。管理部门责任得到全面强化和明确,中办、国办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同时,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等3项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作为约束性指标,并制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深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出台了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办法及配套管理文件,中央和省级两级督察合力不断强化。环保信用评价稳步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联通了46个部门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泛归集共享各类信用信息,并建立了“信用中国”网站,推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在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示,实现了各类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此外,全国多个省、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了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累计评价企业3万余家。
二是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得到压实。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国务院颁布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多项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及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执法监管改革深化,全面推进了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了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同时,积极推进了全国大气、水、土壤、海洋等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并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全面落实了企业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治理责任。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发布了多项相关改革方案和管理办法等,2022年共有8万余家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
三是市场手段在生态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建设运行,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时,在多个省份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出台了支持地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指导意见和绿色金融标准等,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建立并运行,建立了入库项目推送金融机构机制,推动入库生态环保项目获得了大量授信金额和贷款。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并在多个地方开展了气候投融资试点。
四是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体系更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到健全,制修订了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并持续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执法检查。同时,修订发布了多项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和工作规则,出台了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名录,积极推广先进技术。
五是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水平快速提升。全民参与渠道得到畅通,优化了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积极发挥了各类社会团体作用。全面推进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等宣传引导活动。
加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主要思路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来实施推进,不仅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绿色发展、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支撑。
《决定》对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出新部署,强调从制度改革的系统统筹、综合调控、协同治理、空间管控等多方面入手,强化生态环境的统一监管和能力建设。同时,注重发挥市场经济政策在调控经济主体生态环境行为中的基础作用,重视长效激励政策机制建设,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的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政策调控注重差异化、精细化与科学化,以适应生态环境保护新需求。一是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治理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的治理层级,涵盖行政监管、市场机制、法律法规与公众参与等多维度,形成多主体治理合力;二是构建突出区域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新范式,建立跨行政区划的治理联合体,实施差异化的治理策略;三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和信息化等能力建设,深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系统统筹、全面优化和重点突破,进一步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显著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法治化和协同化水平。
加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主要任务
《决定》从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领域,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任务,构建更加系统、完善、高效、协同的治理体系与能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要求政府作为主导力量,明确并强化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核心责任,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中,确保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通过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把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作为突破口,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全面监管,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同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共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推动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环境管理机制,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三是健全生态环境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显化和实现,激励更多主体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利用市场机制调节不同区域间的生态环境利益关系。
四是健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立法工作,进一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立法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和司法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和遵守。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五是强化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建设,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提升环境信息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同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和方式,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环境宣传等活动。
六是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通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环境挑战。积极参与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社会在环保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环保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七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大研发和应用先进的监测、预警、治理技术和装备力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利用先进技术优化治理流程,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拓展生态环境治理路径。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企业绿色治理研究中心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