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刊辑要

【当代陕西】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

——“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发布时间:2022-05-05     稿件来源:《当代陕西》2022年第5期    

  理顺集体与农户的利益关系

  陈文:农村改革的主线,始终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生产生活、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紧密关联,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

  马世军:2008年11月,榆阳区就被确定为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全省“农村土地细碎化整治”试点课题。2010年10月起,先后两轮开展循序渐进、化零为整的土地细碎化整治。第一轮主要通过农户互换土地的方法实现了农田一定程度的整合;第二轮主要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项目等进一步缩小了农村土地质量等级差异。

  再到2017年,从补兔村、大纪汗村等村起步,开始“一户一田”的改革,可以说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的举措是一脉相承的。

  罗创国:赵家峁村“三变”改革模式,通过理顺了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统一了群众的发展意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民成为改革的真正“参与者”“受益者”。“一户一田”模式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探索,化解了土地细碎、效益低下的问题,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是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创新。

  石林: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升了耕地综合效益,土地流转溢价大幅增加,短短几年时间,镇上土地流转租金由50—200元/亩增加到400—900元/亩,最多的能达到1500元/亩左右。

  张成东:目前,榆林市的土地流转面积近400万亩,占全部耕种面积的40%,流转率已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到国家平均水平。流转率相对较高可以说明,我们的土地资源盘活效率高、利用率高。

  马世军:改革以后,榆阳区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方式不同程度得到增加:一是土地入股合作模式。如新中盛农牧公司流转小纪汗镇大纪汗村耕地1200亩、林地800亩发展优质饲草,村集体以地入股每年收入112万元,村民按股分红收益。二是产业链条嵌入模式。如岔河则乡联合总社与金禾来牧业万头肉牛基地合作,企业联户养殖实行品种、防疫、配种、饲料、销售“五统一”。三是就业务工增收模式。如补浪河乡大漠蔬菜龙头企业绿兴农业公司,每年吸纳补浪河乡及周边村农民工700多人,带动群众增收1500多万元。

  张成东:从农民的收入比例来解读产改带来的益处,最明显的就是农民收入增加。2020年,榆林市农村常住人口的可支配收入达到15852元,增幅10.7%,高于城镇的增幅,农民的收入提高较快。

  而在收入比例分配中,财产性收入占比的数据,全国是2.4%,省上是1.75%,榆林市最高,达到5.2%,在2016年这个数字仅为1.6%。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这说明随着闲置土地的唤醒与盘活,老百姓能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例如流转费用、入股分红越来越多。土地,这一群众最大的资源性资产,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要伴以服务社会化

  石林:有了规模化,才能实现机械化,逐步迈向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一户一田”、土地入股等方式,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成长开辟了新空间。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不但包括从农村内部成长起来的,也包括从农村外部引进的。

  马世军:2017年以后,榆阳区的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数量猛增,他们经营的土地面积从几十亩扩展到几百亩,甚至有的上千亩。还有许多原来的撂荒地都被拾起来,折股由村集体代管,最后收益用来给村民分红。到目前为止,全区的经营主体达到4600多家,相较2017年以前增加了60%。

  张成东:2018年,榆林市发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十六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合同期限10年以上,且已支付壹年土地流转费用且正常经营的,一次性给予每亩100元奖励。除此之外,对参与级别认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园等都给予奖励,这很大程度上鼓励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贺强:2016年,我在大纪汗村办了一个农机合作社,这几年主要给农户提供机械耕种收割服务,带领农户开展水肥一体化项目,进行增密度试验。这些都是减轻负担、提升玉米产量的好项目,但在实行起初,很多村民都有顾虑。我有个叔叔,他家种25亩地,前些年基本只能拿到2.6万元的收入,但在参加增密度试验后,产量提升,去年收入达到6万元。办合作社的,不能光懂机械不懂农业,我也经常去学种植技术,再讲给农民,大家尝到甜头了,项目就好开展了。

  王虎虎:以往年一过,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下地干活了,可今年,大家都在热闹着准备着庙会的演出活动。合作社的机械到位以后,原来耕地需要花掉20多天时间,现在一两天就彻底弄完了。

  黄晓:“一户一田”实行以后,补浪河乡开始进行社会化服务试点,我所在的点连素村经过大家的摸索,总结出农业托管的模式,原来种一亩地需要240元,被我们“砍到”135元,为农户省下不少。2021年,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3.4万亩,玉米生产托管服务面积5.8万亩,托管农户4580户,农机化率达83%,成为榆阳区当之无愧的粮食主产区,保障了粮食安全。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每亩5—10元收取协调托管服务费,2021年,仅此一项为全乡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增收近45万元。

  陈文: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小农户参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围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四个领域下功夫。多主体参与,要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优势,引导各取所长,各尽其能,共同发展;多产业探索。要重点做好粮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服务,同时,要结合陕西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探索苹果、蔬菜、茶叶和养殖业等服务项目;多环节拓展。要从发展单环节专业服务,向发展产前、产后多环节、全过程服务延伸,加快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多手段融合。引导服务主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

  农业社会服务,政府重在“引”

  罗创国: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曾提出,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在农田建设项目中,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小块变大块、多块并一块”,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积累了有益经验。农业农村部同时给出提示,开展承包地细碎化整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群众,通过民主决策解决愿不愿意并、怎么并等重大问题,不能搞行政强迫命令。要坚持依法办事,必须按照现行法律政策的规定,以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不得打乱重分,不得随意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要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能搞一刀切。

  石林:的确,按照基层实践经验,确实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替农民做主;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因“一户一田”随意收回农民承包地;依法依规整合土地,开展土地流转,要合理把握土地规模经营的度,建立流转风险防范和保障机制。

  黄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首先要找准政府“引”的定位。农业社会化服务最终最核心是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作为政府,我们重点在引导、推动、扶持和服务方面去下功夫,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主体为重点,规范、引领行业,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要突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在“乡政府引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导、农户收益”的服务机制中,要突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地位。如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现缺位,不能真正发挥出统筹、协调、纽带作用,那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将名存实亡。

  必须要坚守农民“富”的初衷。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目的是以生产托管为依托,促进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推广农业生产托管过程中,势必会与某些政策冲突,甚至短期内会出现服务组织收益减缓、农民直接获益不明显等状况,一定要科学审视当前进程,及时调整,稳步推进,不断释放托管服务红利,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陈文:虽然我们已经在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整体来讲,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部分农村地区有资源没资金,有资金没人才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说明,一方面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营发展能力还不强;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农村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仍然匮乏。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是关键,这也是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根本所在。

  未来,农村搞发展还要注意,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针对我省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零消薄”行动,多措并举支持集体经济发展。集体发展实力上去了,农民发展就有了依靠。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加大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等投入力度,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作用,引入项目,引入资本,推动各类资本与农村资源对接,让农村资源真正活起来。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换届选举选好人,让能干的人带领大家干事创业,派好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助农民出谋划策发展集体经济;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让优秀的人才回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要通过激励政策激发人,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