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决策参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发布时间:2024-03-1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王荣平 张立冬    

  千万工程不仅是一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更是一项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江苏是农业大省,在新征程上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

  统筹好美丽生态和美丽经济,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把农村环境提升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美丽乡村点亮美丽经济 

  提升人居环境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农房改善、户厕改造和乡村特色风貌塑造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整治重点,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从花钱少、见效快的事项抓起,先易后难、层层递进,在进度要求上不搞一刀切。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建立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农户合理付费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鼓励行政村以劳务合作社等组织形式,自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运行管护。 

  塑造美丽经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全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积极发展绿色循环高效种养模式,提升农作物废弃物多元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推动农田耕作方式调整,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同步实施。以各地特色优势为牵引,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强化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强镇、商贸旅游重镇、生态宜居名镇。探索传统农业生态文化产品实现机制和路径,挖掘农业多重价值,因地制宜发展健康养老、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农村新业态。 

  激活内生动力突出数字驱动、善治善成,持续深化“1+4+1”乡村治理江苏路径,探索诚信+乡村治理模式,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公共事务发展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实现从要我建设和美乡村我要建设和美乡村的转变。巩固万企联万村成果,探索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营管护中导入市场机制,赋予相关主体生态资源利用和公共设施建设的使用权与经营权,激活农村人居环境市场,实现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设施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提质的相互促进。 

  把握好整体推进和因地制宜,推动城乡融合共富共美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需要深刻把握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处理好的关系,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各类村庄均衡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苏南、苏中和苏北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从板块产业特点、不同地形地貌、农民接受程度等实际出发,注重千村千面”“万村万象,让千万乡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优解。以苏南提升、苏中改善、苏北整治为导向,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分类分级设置具体指标参数,差异化建立健全和美乡村建设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制定和美乡村建设导引,点线面推进和美乡村全域建设。 

  推动组团发展按照区域化统筹、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推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似的村庄组建片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片区发展事务,将党建联盟打造成村际协商沟通平台。以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理念,提升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富民增收、乡村治理、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协同联动水平,统筹推进片区资源整合、建设项目选址、利益联结分配等。在稳步有序开展试点、示范基础上,深化片区的制度性、标准化等方面建设,完善片区考核机制。加大对薄弱村帮扶力度,以龙头村、精品村为核心,带动周边村联动发展,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实现从点线盆景连片风景跃升。 

  促进城乡融合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根据村庄特点合理定位主题特色,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农房改善、农村污水治理、道路提升、杆线序化等公共服务改善一体谋划、整体推动。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对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进行统筹建设,注重管线序化,因地制宜推进燃气下乡,适度超前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农村15分钟公共服务圈、医疗卫生服务圈,缩小城乡、区域、群体的服务差距。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实体经济、乡村治理体系有机融合,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联动好高位推动与典型带动,筑牢乡村振兴保障基础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需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坚持高位推动、典型带动、资源保障的推进机制,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高位推动协同联动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五级书记共抓共管,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推进机制和落实机制,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政干部实绩考核。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或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镇村制度,以村带动、以镇牵动、以县联动,实现以点串线、连线成面。加强省级相关条线、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着力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其中,省级层面主抓顶层设计、指导服务、督促落实,市级层面主抓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组织实施,县级和镇级层面主抓宣传发动、具体实施、建设管护。 

  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每年召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场会,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动。每年办一次成效展,总结推广我省各地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现场会和成效展相结合的竞争机制,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每年选择一批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表现优异的集体、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健全激励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对基层探索进行总结提炼,选取工作基础扎实、影响力较强的典型案例,面向全省全国进行推广,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全国重大典型。 

  政策扶持资源保障注重长短期的结合与衔接,定期出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政策文件,短期可制定3年行动计划,中长期可明确2035年阶段性工作目标。强化财政倾斜和政策扶持,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房改善、特色田园乡村打造等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实现资金管理一盘棋。发挥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政府产业基金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倾斜。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强化零散建设用地的统筹整合,探索点状供地政策,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抓好乡村人才振兴,打好乡情牌,注重领头雁”“土专家新乡贤的培育。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