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基地成果

文学之都”对话“设计之都”,专家建议——构建“全球城市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22-01-25     稿件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正在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日前,“当设计之都遇上文学之都:深圳·南京的文化对视”活动——“南京—深圳创新名城专场对话会”在深圳召开。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社科院、深圳市社科院、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联合举办。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总顾问钱志新,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方煜,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张鸿雁,围绕“数字融合、智创城市”主题,分别做了发言。 

以全面数字化引领现代化建设进程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钱志新,以《创建南京第一流“数字名城”》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南京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创新。近年来,南京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效。“南京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化发展,应进一步聚焦创建第一流数字名城,以全面数字化引领现代化建设进程。”他说,要集中精力把握好五大关键,即数字产业、数字大脑、数字人才、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改革。

数字产业方面,钱志新建议注重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两大产业发展。集成电路方面,目前,南京集成电路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关键在于如何突破关键技术。高端软件方面,南京软件产业已破6000亿元,规模相当大,关键在于提高水平,包括智能工业软件、操作系统软件与高级算法,改变单打独斗的现状,形成南京软件发展大平台。同时,要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以及最新发展起来的元宇宙,要自觉培养这方面的头部企业。 

数字大脑方面,他建议南京向深圳学习,大力发展数据源,重点建设数据资产,把数据资源变成数据资产,发挥更大的资产效应。从政府到企业都要打造坚强的“数字大脑”,让碎片化数据实现大集中、大流通、大共享,让数字能力成为核心能力。 

“数字人才方面,要注意到数字人才已成为数字化创新‘痛点’。”钱志新建议增强领导干部数字素养,把数据作为首要政策要素;大学要培育既懂专业的又懂数字的复合型人才;要向上海学习百万员工培训经验,提升人机写作能力,实现从劳务员工向数字化员工的质的转变。数字化应用方面,他建议推进应用场景、专业技术与数字技术的交互融合。数字化改革方面,则通过数字创新来解决生产关系问题,支持生产力发展。

破除“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壁垒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表示,信息壁垒是很多城市治理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信息数据难共用、信息交换难共通、信息运用难共享、信息处理难协同的信息屏障和隔阂。

“究其因,在于信息孤岛或者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的各自为政、城市治理信息数据难以共通共融、信息系统管理方式不统一、兼容性差。”陈文说,还有就是信息的采集、分类、归档、处理等标准欠缺,各信息整合与共享处理机制不完善。

在他看来,破除“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壁垒,一是强化部门协同,促进城市治理的信息整合与数据共享。一方面,要以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为重点,完善信息的采集、分类、整合、分析、发布、共用与共享的制度、标准和程序;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治理数据信息融合,使用上实现市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比如杭州的城市大脑提出了“51”,其中打通“一张网”,即一张从全市层面确保数据无障碍流动的网,就是要解决信息壁垒问题。二是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化程度。为此,要建立健全信息数据库的技术路径、协议模板、标准体系、制度规范等,完善信息数据的录入、编码、分类、处理、交换、共享、共用等标准;完善电子证照库建设体系,健全电子证照关键技术标准和跨地区互认共享标准;合理规定信息共享和数据公开的权限、要求和标准。 

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空间要素和服务数字化

“数字城市是基于数字技术使用来改造城市的技术,它更多关注数字技术本身。而智慧城市更强调的是线上线下城市主体和数字的高度融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方煜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围绕着智慧城市的AI技术赋能,使得原来城市简单的数字化改造,慢慢上升到了一个可以自我智能思考、自我智能处理的新一轮数字城市建设。按照技术发展规律,数字城市已经到了一个需要爆发的前夜,意味着2035年的数字城市建设目标有希望实现。

方煜回顾了深圳的数字城市建设历程。2010年深圳提出打造“智慧深圳”,2012年深圳坪山新区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5年中电科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助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到2016年全国首个新型智慧城市的运营平台在深圳开始运行,2018年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程度已经达全国第一。现在,深圳98%的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95%的行政许可事项“零跑动”,城市高峰期机动车通行速度提升10%,机场出港航班准点率达90%,旅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40%,天气预报可精确到一公里,可用AI技术精准预测到4小时以内天气变化。

“不过,现在深圳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高企,创新挤压,还有空间严重不足,已经达到完全过载的一种状态。”方煜说,未来深圳数字城市建设面对的是新四大挑战,即创新挑战、空间挑战、开放挑战和合作挑战。深圳希望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空间要素和服务的数字化,通过AI技术让它自我感知、自我识别。 

南京要厚植创新沃土,重构发展方式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张鸿雁,以《数字时代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的文化场域创新——创新发展的南京样本》为题发表演讲。他通过创新发展的南京样本,重点讨论了数字时代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的文化场域创新问题。他建议南京厚植创新沃土,重构发展方式,构建“全球城市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创造城市国际数字“信息港”和“金融港”服务产业与价值功能,形成以人文精神为象征的城市“创新文化动力因”,在数字时代形成世界级别的文化身份识别。

在他看来,南京拥有良好的创新之都发展基础和“文化场域”。一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3.4%,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创新动能显著提升。近年来,南京深耕创新驱动,紫金山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高新技术企业达6507家,新型研发机构456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48%,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3700多名,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三是城乡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功获批,米字形高铁网络加快成型,禄口国际机场实现双港运行,江北现代化新主城加速崛起,紫东地区规划建设稳步展开,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全省第一。四是生态转型提升古都颜值。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4个区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江两岸”风光带加快建设,“十年禁渔”有效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在省内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万元GDP能耗下降22%

“数字时代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需要思想解放的文化认知,要牢固树立创新土壤比创新本身更重要,发展方式比发展本身更重要的理念。”张鸿雁建议南京建立“1+5+X”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1”即数字文化产业,要立潮头、站高位,着力将南京打造成数字文化产业高地。做大做强数字文化产业中的动漫手游、版权交易、内容生产、文化艺术金融、数字文化装备等产业链环节,高度关注文化创新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流量型经济。“5”即创意设计、艺术经纪、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先进文化制造,要夯基础、做底盘,扎实推进主导领域系统支撑力度。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等五类主导产业,聚焦动漫游戏原创研发、影视拍摄制作、文体旅融合、工艺美术创新等关键领域,加强原创内容生产、核心技术研发升级和衍生产品创新研发,完善设计研发、制作生产、销售推广等产业链条。“X”代表手办经济、民宿经济、网红经济、宅经济、民本经济,要吸眼球、引流量,巧妙发挥创新创意流量驱动作用。瞄准手办经济等吸睛产业新兴蓝海,发挥市场见效快、灵敏度高、受众广、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依托南京文化制造业配套基础优势,加快提升文化服务业内容比重。寻找盲盒生产、平台教育、短视频制作、线上办公等突破点。率先布局KOL关键意见领袖生产和MCN网红经济服务平台和网络,鼓励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对网红和意见领袖的正面收编和项目合作,充分合理做大流量的公益价值和市场价值,迅速实现文化产业双循环生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