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基地成果

打响疫情防控形势下江苏自贸区建设的关键仗

发布时间:2022-09-09     稿件来源:江苏经济国际化研究基地     作者:韩 剑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既有节奏,使得蓄势待发的江苏自贸区建设也被迫按下暂停键。如何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时,重启自贸区建设的加速键,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紧迫意识下好制度创新的“先手棋”,精准推进自贸区重大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对于江苏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一、疫情之后江苏自贸区建设的重点方向首先,自贸区建设应与短期内复工复产有效结合,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抓紧复工复产,自贸区率先改审批制为备案制,从事前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只要企业防护措施到位,符合防控标准,即可复工。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不合理审批,优化政务服务。通过总结疫情防控期间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复工复产的典型经验,把一些好的政策和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对于大力推进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自贸区营商环境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其次,自贸区建设应围绕疫情后即将迅速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链瓶颈痛点和内在需求推进制度创新。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3 月会议则进一步提出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总体来看,疫情正在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将“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自贸区先导产业制定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打造国内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产业制造和研发基地。同时,立足实际积极培育高端服务、数字贸易产业,加快推进保税服务、高端制造衍生服务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积极培育离岸数据服务、数字内容产业,尤其是疫情中井喷式发展的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金融等“非接触式产业”。疫情之后生物医药产业必将站上下一轮产业风口,大力发展江苏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创新利用外资模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再次,自贸区建设针对疫情中暴露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部分问题,要逐步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各种瓶颈。此次疫情反映了科技创新成果基于临床问题导向的针对性不强,存在论文导向的问题,多数研究成果不能对传染病的快速有效防控起到关键技术支撑作用。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要打造南京版本的“双自”功能联动,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体制机制先行改革创新自贸区”,以科技创新的政策需求倒逼自贸试验区加快制度创新,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政府服务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产学研机制、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金融支持机制等方面破解难题,在科技金融结合、新型科研机构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结合、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经验,从而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

此外,自贸区建设不应回避此次疫情中暴露的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部分漏洞和不足,须不断提升完善我国公共风险管理水平。疫情防控对自贸区风险防控也是一次实战演练,未来自贸区在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风险,必须坚守风险底线。应对自贸区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源进行调查研判、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准化,为自贸区舆情风险提供可操作的应对预案,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自贸区的各类风险防控能力。

二、需加快落地的自贸区先行区创新举措建议

1. 自贸区重点合作区域的制度创新举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日韩三国命运与共,表现出了命运共同体意识。韩国、日本是江苏的近邻,也是重要的开放贸易伙伴。江苏与韩国双向投资非常活跃,韩国在华投资最多的省份是江苏,中韩 (盐城) 产业园是国务院批复成立的中韩 FTA 产业园,韩国、日本等半导体产业早就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设厂,当前疫情对汽车和半导体供应链冲击较大。为保障东亚区域供应链正常运转,江苏应与日韩企业加强供应链互联互通合作,开展第三国供应链合作,在稳定全球供应链中展现“江苏制造”的韧性。未来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可能加入公共卫生议题,江苏应抓住机遇,主动申请举办公共卫生议题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以及“一带一路”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论坛。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与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在双自联动、服务长江经济带等领域有着共同的发展方向,当前可由两地省级部门牵头,南京牵手武汉组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共建长江经济带自贸合作区作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能级。

2.自贸区先行产业的制度创新举措。生物医药是江苏自贸区三大片区的地标产业,集成电路是南京、苏州自贸片区重点打造的国家级产业高地。集成电路产业税收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探索在自贸区的集成电路骨干企业设立特殊综合保税区分区,实现覆盖全产业链的保税监管,且允许国内料件退税。生物医药产业需提高创新转化效率,建议参照韩国和新加坡的经验,在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立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发展集中制造平台,特别是强化创新中试、产业化等后道创新环节的扶持,降低企业产业化的成本与风险。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创新药物临床实验审评改革。加快上市许可注册申请的审评审批速度;对已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原创药物给予医保药品目录准入的绿色通道。利用自贸区机遇深入推进中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江苏自贸区三大片区“科研院所+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协作研究平台,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系统和江苏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中医药科研院所和评价机构建设围绕中医药标准化、WHO传统医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中医药标准的研究,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3.自贸区海外高级人才的制度创新举措。疫情未来对“引智引资”将产生影响,应采取更大力度和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政策。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使得大湾区工作的境外人才实际税负水平明显降低,对大湾区广聚英才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上海临港新片区也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人才的做法。建议创新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服务管理模式,出台江苏全球人才评估认定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江苏全球顶尖人才引进标准,对于人才的奖励以人数为导向,对在自贸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并争取国家支持(长三角全球高端人才计划),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4.自贸区风险防范的制度创新举措。在国家层面相关立法细则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促进跨境数据流动规范进行,江苏可率先出台相关政府规章,对自贸区涉及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数据本地存储等具体问题作出规定。通过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信息,并逐步推行信用公示制度,制作实行企业和个人的黑名单。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对跨境数据流动进行实时风险评估和梯度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自动化监管流程,并为企业跨境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解决方案指导。苏州、南京自贸区应主动申请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盒,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未来江苏自贸区建设要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推行自贸区网格化管理,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零距离,更好地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为建设自贸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