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基地成果

创新指数,体系化评价省域高质量发展质效

发布时间:2023-03-28     稿件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臧雷振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评价,考核评价是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最近,由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苗成斌等撰写的《江苏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经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借鉴新公共管理和政府绩效评价理论,基于对江苏高质量发展实践的考评和比较分析,系统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特征。该书以价值评价为灵魂,以新发展理念为基准,以新发展绩效观评价为突破,围绕“为谁评价”“由谁评价”“评价什么”“怎样评价”主线,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科学测度江苏高质量发展指数和贡献度分析,评价设区市高质量发展指数,预测江苏今后三年发展趋势。通读全书,既注重经验总结,又深刻剖析问题;既聚焦事实评价,又引入价值评价和智能评价;既呈现理论探索,又突出路径创新,彰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规律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具体而言:

  一是系统总结江苏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经验,阐述“五新考评”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江苏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以新思想定向领航考核评价,以新理念强化指标体系引领,以新方法推动科学精准评价,以新机制提升高效运行质量,以新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思想是领航之塔,解决“为什么考”“为谁考”的根本方向问题;新理念是行动指南,解决“怎样考”“考什么”的目标定位问题;新方法是有效手段,解决形式、对象、途径等实践路径问题;新机制是活力之源,解决统分结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的动能问题;新担当是价值追求,解决领导干部“敢作为、会作为、能作为”的问题。

  二是深化细化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创新性。科学创建“八个模块”框架下的“1+6+1”江苏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即“综合质效+6个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 +主观感受”,把“安全发展”纳入了新发展理念体系。创新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2016—2021年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以及“八个模块”评价指数;选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代表性的二级指标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测度13个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八个模块”测度结果。

  三是研究探析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内在联系,提升绩效评价的逻辑性、合理性。书稿提出“事实评价1.0 版—价值评价2.0版—智慧评价3.0版”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提升的发展逻辑。事实评价是基础,评价发展的现实状况;价值评价是关键,解决对发展“质”的分析评判问题;智慧评价是提升,解决在“量”和“质”评价基础上的精准性问题,形成三者有机组合、相辅相成的评价链条,变“切片扫描”为“立体扫描”,变“单点观测”为“多维分析”,深层次考准工作实绩,提高评价的精准性。

  四是精准把握高质量发展评价“四个度”,增强绩效评价的均衡性、可及性。该书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考评中向广度挺进,补齐中观和微观评价的短板;向深度挖掘,延伸事实、价值和智能评价链条;向精度聚焦,科学处理考核与评价的关系;向效度提升,评出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和内生动力。考核指标就像一幅写意画,突出重点关键,主要展现形和神;评价指标就像一张照片,细节丰富全面,像素越高越好。既考“虚绩”又考“实绩”,既考“显绩”又考“潜绩”,既考当前实绩又考长远发展,更好地营造“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良好干事氛围。

  五是聚焦高质量发展运行规律,研判绩效评价的推断性、预见性。基于江苏各地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数据进一步对高质量发展在各区域间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趋势变化作出前瞻性研判。既研究江苏2016—2021年高质量发展实现稳步增长和提质增效的过程,也预判出2022—2024年“综合质效”可能相对下降的不足,以及群众高品质生活仍待改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务繁重而又艰巨。

  总之,该书作为2021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提出“新发展绩效观”概念,把“安全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体系,阐释“事实评价、价值评价与智能评价”的逻辑联系,探索“三结合”的评价新范式,总结了江苏高质量发展实践经验,将实践予以知识提炼和学术升华,为江苏乃至中国发展实践的理论转化进行了新的探索。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