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基地成果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响堂探索

发布时间:2023-07-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苗成斌 柯华龙 赵扬波    
  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让乡村出新高度?响堂,一个曾经鸡犬相闻的传统村落,如今成为人们追求田园梦想的现代版桃花源。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以美丽田园为韵、村落肌理为形、艺术文化为底,让一朵栀子花飘出共富香,一杯村咖啡唤醒新时尚,一间老民宿体验慢生活,一座讲习所滋育新农人,探索着都市近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特色田园乡村梦从这里点染、升腾、激荡,精致乡村与乡野潮牌、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地方物产与时尚业态相互交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响堂探索在山谷里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以文旅融合,开拓乡村发展新赛道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的合作,对乡村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构,打造不一样的响堂一是新理念。响堂打造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丽乡村,而是秉持以设计为引领、以运营为驱动理念,依据地理、自然、生态、居住等乡村要素进行艺术化更新,让原本仅有风景的山村成为拥有更高附加值的生活中心。二是新村民。按照艺术重构乡村的理念,吸纳一批文艺界新村民入驻,利用圈层效应的叠加和放大为响堂发展注入新活力。成立了由知名设计师、品牌主理人、乡贤代表及党员代表等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共同探索美好山谷新实践。三是新场景。营造山谷艺术、峡谷游乐、丛林探索、山野乐园、精致露营、村落商业等消费场景,提供酒店民宿、潮流餐饮、会议中心、文化剧场等配套服务,打造文化消费阵地。栀咖啡登上大众点评咖啡厅热门榜第一名;大马营成为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热搜;新文房”“打做”“桐月春至等特色项目丰富了乡村新生活体验,打开了乡村文旅融合的新天地。

以生态共栖,绘就特色田园新图景田园如诗画,乡村美而兴,走向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挖掘花草潜力。响堂栀子花总种植面积120亩,是南京栀子花的重要产地。通过培育栀子花产业,线上线下共拓销售渠道,带动每家农户增收3—5万元。2021年和2022年,在响堂分别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栀子花大会,带动栀子花分销到上海和杭州等地。此外,多元化发展了黄精、艾草、桃胶等特色产业。助力提质增效。吸引村民回村创业或就业,有的将自家老宅打造成研学基地,开展农事体验、老山百草教育等项目,吸引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有的自营农家乐,年增收30余万元。盘活闲置农房,提供绿化管养、栀子花种植等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人均年增收6万元。优化村庄环境。按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求,进行道路改造、外立面出新、景观小品等配套工程建设;推进栀子花田、稻田改造;清理和整治村内的空间杂物、闲置的猪圈禽舍和家户旱厕等;建设自然生态环境融合的规范化标识标牌与停车场。

以文明浸润,塑造乡村治理新主角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中,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积极探索法理相融、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通乡村文化治理末梢,激发治理活力。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尚。社区党总支牵头多次召开完善村规民约专题协商议事会,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新、老村民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广泛征集乡村治理意见建议,协商修订涉及房屋改造、农林土地、经营管理等十方面村规民约。红色乡圈党建引领乡村蝶变。以红色领航、红色管理、红色服务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乡贤发挥街坊主场优势,通过一网格一乡贤与村民搭建桥梁,以情激发村民融入、配合村庄发展。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新乡贤共绘乡村治理同心圆。多行业多领域引进文化名流、创业达人、网红人物等,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钱昱天创建了老钱调解工作室,发挥30余年法院工作经验,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维权引导等法律服务,以法推动村庄建设发展。

以文化铸魂,打造职业农民新课堂良好乡村需要现代文明风尚培育,也需要用乡土文化铸魂。乡村讲习打造心灵寓所乡村讲习所定期邀请学者、民间艺术者为村民开展各类讲座及互动活动,通过交流推广展示教育的模式,实现各领域人才互联互通、共享共创、彼此助益,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艺加持给予人文滋养。实施艺术家驻留计划,梳理响堂历史脉络,寻找村庄美丽传说;推动南艺工艺美术系与响堂战略合作,赋予山谷更多元的艺术表达;成立村民合唱团,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认知;打造乡村图书馆,引入全国作协资源,让文化艺术产生小火慢炖、润物无声的效果。从金陵四老的书画文化,到四方艺术湖区的建筑艺术,再到诗歌之乡的人文底蕴,未来的响堂将是一个处处有小美好、点点有小记忆、人人有小梦想的新福地。活动开展共绘文旅名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惠民富民的文化旅游活动,打造响堂山谷生活季,举办向山的窗诗集展、山谷里的精灵主题插画艺术展、栀子花市集、水上运动会、自然教育夏令营、野餐音乐会、新文房文艺沙龙等。响堂产业塑形、文化铸魂内外兼修,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有

鲜活生动的实践,耐人寻味的启迪。一是敢想会做紧密结合。敢想才有机会,会做才能成功。只有敢想、敢干,才能使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会做既是准确把握科学世界观的结果,也是娴熟运用科学方法论的结晶。敢想与会做的有机结合,让响堂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二是乡村文化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乡村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以文塑旅与以旅彰文有机统一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助力文旅+”“+文旅业态加快发展,将文化珍珠串成最美项链,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构建融合发展新机制。四是文化惠民与文化智民无缝对接既要拓宽和提升文化供给,直接满足村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也要助力村民的思想自觉,丰富人的精神文化内涵,生成人的精神独立性高质量发展样态,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五是党建引领与全民参与系统耦合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华光栀家党建服务品牌,开展各类党建主题教育活动,融合共绘红色乡圈,每名党员分片带动10户村民,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衔接共促、深度耦合。

总之,响堂的新探索表明,文旅融合是主攻方向,把文化融入村味、村品、村艺、村趣中,使乡村成为城里人诗意的栖息地、农民致富的聚宝盆、三产融合的催化剂;生态共栖是鲜明特色,响堂外在上融合山谷自然特色,内在上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既有好看的外观、又有有趣的灵魂;文明浸润是内在要求,强化价值认同,建构精神秩序,将文化的软约束上升为治理的硬制度;文化铸魂是源头活水,让好山好水洋溢着向上向善的力量,让希望的田野充盈着文化的繁荣,让乡村充满生机与活力。四者你中有我、关联递进,揭示了新时代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彰显了原生田园风光、原真乡村风貌、原味历史质感的时代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老干部局)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