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风采 | 基地成果

领悟“人文经济学”要义 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15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苏群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37月,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书记对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科技与人文、传承与创新的对应性与互相促进的关系,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了价值导向。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目标,更加科学把握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文经济学的理念涵养价值观、道德观,让奋进争先的精神进一步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上探出新路径,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中心。

  把握人文经济学新要求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人文经济学理念建构了以人为核心的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话语体系,超越了以往的人文经济学话语范畴,展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的核心准则、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与实践要求来看,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强调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优先性、人文价值先导性、经济与文化双向转化的内在机制。人文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入,人的现代化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依托,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必然选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化传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为我们明确了具体路径。因此,要把握人文经济学的新要求,优化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对关键指标的考量,在促进文化赋能科技创新上,要更加突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经济与人文的结合,突出人、产、文、城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导向。 

  领悟人文经济学真义,高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将强富美高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来推进经济强百姓富,在资源环境强约束条件下推进环境美,并在高水平开放与和平友好交往中呈现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活力与魅力,不负探路者的使命,展现现代化建设的新风采新业绩。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要致力于把江苏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始终处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的第一方阵;要致力建设制造强省和一带一路交汇点,把江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特别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的真义,着力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省域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支撑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江苏要在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前做示范,践行人文经济学的理念与实践要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以人文经济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经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程中,突出省域不同地区间的文化认同,促进江南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江海文化等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提升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化经的成效,以经济和文化双向转化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让基于历史文化传承的人文精神转化为推进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内生力量,更有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共谱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人文江苏现代化新气象新篇章,持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深化人文经济学应用  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了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而前沿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江苏在经济发展大局中一直起到压舱石的作用,是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创新基础、市场和环境基础,有责任也有动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应对现代化建设新挑战,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共同繁荣,以人文经济学的创新实践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在战略上激发高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聚集人才主导的各类创新要素,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推进人文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以深化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的内在动力,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畅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对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有助于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空间载体、产业体系与战略平台。 

  更大力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实深度融合。高起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数实融合强省建设,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下好先手棋、抢占新赛道,打造大数据+卓越产业链,加快引领江苏整体创新能级提升。进一步优化省域创新体系布局,集中省内和长三角地区精锐力量,推进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创新要素供给,高效配置资源,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筑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立体通道。强化战略性前沿性科技力量协作,针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两条主线,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更大突破,在建设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上勇探新路,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持续发力。聚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争取培育和落地更多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先进的现实生产力。 

  高起点提升区域创新能级,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载体。基于我省环太湖、南京和徐州三大科创圈的战略布局,聚焦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以高水平的科技集群、创新集群耦合,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展现更大作为。加强江苏沿江、江海联动地区产业与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可比照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将苏锡常环太湖地区打造成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增长带。加快南沿江地区太仓、常熟、张家港、江阴、武进等县域一体化的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未来成为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承载带。北沿江地区与沿海地区联动发展,可培育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空间。以”“”“共同托起产业集群、科技集群与创新集群,促进加快形成环太湖、沿江以及江海联动的新质生产力产业连绵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依据江苏沿江、沿海的产业基础与现代化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绿色发展上开辟新赛道,并以此重构江苏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促进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激发新质生产力综合效能。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条件。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高效能、高质量与自主可控的特征。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基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对高端人才及创新要素的集聚力,借鉴安徽合肥、上海张江与临港新区的人才与企业的税收政策制定,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形成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新激情竞相迸发。以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在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新要求下,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产业科技创新支撑金融产业壮大的新路径,加大科技金融、产业金融以及绿色金融发展的综合改革力度,更加高效地促进金融与科创的双向奔赴。江苏作为实体经济大省,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成电路产业链、智能电网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以及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和产业优势集群,开展前瞻设计和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以科创+金融的业态重构,加快打造开放合作的绿色金融枢纽,在服务实现双碳目标中提升金融服务能级。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围绕沪宁合产业创新主轴和扬子江城市群的协同创新,强化南京、苏州区域金融中心的产业资本聚集效应。要站在产业科技变革的制高点上、把握未来产业崛起的新机遇,助力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快速迭代,聚力智改数转,让金融高效服务好科技与产业创新。 

  探索建设新型人文城市群,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全方位融入人文经济学的理念,顺应城市群、都市圈的产业、科技、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与规律,率先在苏南及沿江地区率先探索打造人文城市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提供示范。从历史上看,苏州与沿江地区整体发展的抗风险能力与韧性较强,和人文与经济有机互动、相互涵养直接相关,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商品经济与江南文化耦合而成的自主创造与开放包容精神。面向未来,在深化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中,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把握产业、科技、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与规律的前提下,推进江南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共同哺育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以及南京、扬州、泰州等城市的沿江地区一体化发展,规划建设基于整个沿江地区的扬子江人文城市群。这一地区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腹地,既有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与南京等共同托起的万亿GDP城市群,还有这些城市与20多个县区全覆盖的全国文明城市群。依托这一区域,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集成改革,进一步强化文化引领、人文聚力、创新带动与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与前沿数字经济,协同打造长三角和国内最令人向往的创业生活之地。全方位激发创新发展活力,特别是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让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充分奔涌、人文与经济有机互动互促,生动展现江苏践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空间场景,以高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营造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与高度对外开放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群众工作研究基地供稿。)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