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经济建设

瞄准短板弱项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4-04-12     稿件来源:《经济日报 》(2024年4月11日)     作者:陈一远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前不久发布的《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北京全年企业总量首次超过200万户,经营主体发展数量创历史新高,充分展现了北京市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各地努力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首先,全面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深入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全面开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着力解决地方保护等难题,广泛拓展了各经营主体发展空间。数据显示,多年来共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上千件,将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压减90%以上。其次,改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着力推动民法典有效实施,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重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及时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为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再次,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制定实施外商投资法及有关条例,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和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覆盖全国所有口岸。

  也应看到,改善营商环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当前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譬如,有些地方还存在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还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有些地方的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还不健全,对企业合理诉求回应不够;有些经营主体的法治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等。未来,仍需多措并举实现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以市场化构筑营商环境改善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有效市场建设水平,继续抓好妨碍统一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重点整治市场准入和退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以及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优化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处理机制,综合运用约谈整改、问效评估、案例通报等防范化解各类对市场进行不当干预的行为;有效破除各类地方保护、市场分割行为,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积极推进数字营商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公共数据平台、共享公共数据做强数字要素市场,以数字技术赋能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以法治化加强营商环境改善的制度保障。重点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相关机制建设,切实增强针对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强化行政执法监管问责,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有效实现对各类经营主体的依法平等保护,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切实保障经营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以国际化激发营商环境改善的持久动力。重点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为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提供全方位保障;强化对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增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信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国内外要素资源的有效整合,努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