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社会建设

努力将“司法为民”融入法官血脉

发布时间:2023-08-1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李 玲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基层人民法院肩扛捍卫公平正义的重大使命,身负为人民司法的神圣职责,如何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司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始终体现人民至上,是我们要回答的初心之问,更是必须要回答好的时代考卷 

  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用仁者匠心诠释大与小的关系 

   

  洪泽法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送法进湖区  作者供图 

  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件案件的背后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案件本身可能有大小之别,但不应有轻重之分。个案虽小,民生事大”“法施于人,虽小必慎。我们在办理每一起案件、经手每一件事情、接待每一位当事人中,慎终如始保持三心。一是保持敬畏之心。牢记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认识到一次不经意的判决改变的可能是当事人的整个人生,切实做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小慎微、慎之又慎,不放过丝毫怀疑,不放过蛛丝马迹。二是保持仁者之心。对于法官而言,仁心就是要发自内心对每个生命个体表示尊重,平等对待案件和当事人;就是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宽容,进而以谦和、体谅的心态去调整矛盾、化解纠纷;就是要能够透过案子本身,用法官人格的光辉彰显法律深厚的人文情怀,带动社会见贤思齐、崇法向善。三是保持工匠之心。办案技巧的掌握、能力的积累,取决于实践的锤炼和沉淀,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始终能够准确把握立法本意,做出不偏不倚的理性裁判,以司法行为引领社会观念、规则的发展变革。将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融入审判的每一个环节,高度注重审判的每一个细节,不断追求程序运行、实体认定的精确,给当事人提供无可挑剔的司法体验。 

  践行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担当,用过硬判决推动制与治的融合 

  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推动国家良法善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法官的时代使命,也是人民重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满足于解决个案纠纷,不限于个案正义,而是要有政治意识、大局观念,更加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案件蕴含的价值,通过案件的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共同价值追求、培育健康社会风尚,以司法之力推动社会善治。在案件审理中,要特别注重情理法的融合,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的结合,使裁判的结果更加符合普通民众的善恶观念、更加契合人民群众的道德意愿。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裁判,积累人民对司法公信力的认可,对民主、公正、法治、诚信等抽象价值的认识,人民才会视法律为良法,并对之遵守、尊重、信仰,最终化为崇法尚法的自觉行动和良好风尚。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夯实善治基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在实践中,要有的放矢、各有侧重。一是在诉源治理中更加注重法的引导。通过普法宣传、巡回审判、以案释法,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减少纠纷的发生。二是在案件调解中更加注重情的弥合。调解的重点不在于论黑白,更多是讲感情,要多从情理的角度考虑案件最合理的解决方式,以情感人,化解纠纷。三是在文书说理中更加注重理的说服。就事实和法律之间映射的形成进行实质阐释,就法律法规蕴含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刻解读,真正做到阐明事理、释明法律、讲明情理、讲究文理,让当事人胜败皆服、心服口服,才能更好实现善治、彰显正义、服务人民。 

  坚定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用实质解纷破解好与快的难题 

  又好又快解决纠纷,是群众的第一呼声。怎样才是又好又快?如何实现又好又快?是司法苦苦探索的第一课题。我们必须认识到,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绝不是来走程序的。实质解决问题,案结事了,才是诉讼的目的、才能体现诉讼的价值。必须秉持实质解纷的办案理念,围绕案件查清、道理讲清、纠纷结清、事务办清的工作目标,在案件审理中尽可能做到一次性、一揽子实质化解矛盾纠纷,避免就案办案”“程序空转”“以案生案,以最小的诉讼成本、最少的司法资源实现最大诉讼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正供给,以案件的减少、息诉的增加,实现效率与公平、程序与实体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地回应群众诉求、满足群众期盼。一方面,要做到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尽可能并不是绝对地越少越好,一次性也不是当事人来一次法院就解决纠纷,更不是超越法律规定将所有相关问题一股脑放在一个案件或一个法律关系中,而是在充分维护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基础上,将一些不必要的、可避免的程序环节尽可能合并减少,充分利用当事人自愿原则以及当事人处分权、选择权,充分运用法律解释技术,把握好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到瞻前顾后、不留尾巴。全面审视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通过充分的释明、调解、引导,前瞻性地把可能引发的、即将发生的、已经存在的诉求或案件,尽可能纳入现有的案件中一并实质解决。认真、细致、规范、负责地完成案件中的各项工作,尽可能不让环节外溢、矛盾遗留、案件上交 

  坚守留得清气满乾坤的追求,用境界信仰定义得与失的价值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表述激荡着博大、深沉、真切的人民情怀,也道出了共产党人的幸福观和价值观。看重什么、看轻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是一个关乎得失观、名利观的大问题,也将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和品格厚度。当前的我们,都会面临繁重的任务、如山的压力,可能还会面临不被亲友理解的无奈、被当事人随意指责的委屈,甚至还会面临收入的落差、晋升的滞后等等。然而,当我们通过诉辩程序演绎实体公正,让事实真相还原,通过辨法析理,让案件双方胜败皆服,通过攻克大案难案,让公平正义有效兑现。我们收获的是百炼成钢后的博学多才、理性智慧,收获的是精神世界的丰盈、自我价值的实现,收获的是群众的高度认同、尊崇信赖。人生的得失,充满着智慧与哲理,超脱物质的感官享受,淡泊个人的名利得失,以小我融入国家、人民的大我,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一种更为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定位。 

  (作者系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