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社会建设

张家港湾的江村“蝶变”

发布时间:2023-07-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本刊记者 何 乐 冷 超    

 

万里长江一路奔腾、东流入海,在江苏张家港冲刷出了入海前最后一道大湾。依托江海交汇第一湾的独特优势,张家港因水而生、依港而兴,临港产业兴盛,成为一座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甲的实力之城。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低效码头、养殖场、工厂等散乱污围江,让生态不堪重负。寸土寸金的长江岸线,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为子孙后代守住生态家底。随着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深入推行,2019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启动,总长12公里的岸线3/4调整为生态岸线,累计腾退4平方公里规划产业用地,修建起140万平方米的滨江亲水景观带。随着一块块绿色地毯顺江铺陈,张家港湾换装成为一座大型滨江开放式公园,不仅还江于民,更改变着江边人家的生活。作为港湾核心区域,德积街道永兴村近年来以最美江村高点定位全面融入张家港湾建设,锚定生态立村发展道路,优化江村空间规划,培育精品农文旅项目,全面构筑园林村庄形态,振兴乡村经济,成为江苏省首批入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行动优秀案例,探索出了一条绿色颜值金色产值共生共赢的发展道路。

生态立村的江村求索

漫步永兴村,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春日梨花流香,夏日荷叶田田,秋日苇花瑟瑟,江堤内外成一色,家前屋后皆是景。然而,时间回转10多年前,拥有长江岸线2.6公里、临江不过百米的永兴村却临江不亲江、近水不亲水。原来,靠江吃江,养殖业曾经是这里村民的主要副业,特别是江滩散养的江鸭尤受市场欢迎,3年以上的老鸭能卖到200元一只。大大小小的江滩鸭舍,少的数百只,多的两三万只,虽然富了村民的口袋,却让永兴村成为一个人人捂鼻而走的养殖村。粗放的养殖业,不仅增加农村生态负担,也限制了农业产业链延伸,更使农民无法分享到三产融合带来的红利。坐拥黄金水岸,永兴村却产业单一、人口外流、发展乏力。

2010年,苏南地区不少乡村发力特色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新路,永兴村村两委决定引导全村进行产业调整。当时,有村民回乡创业,承包下一片河塘,办起了农家乐垂钓。于是,从一方小鱼塘起步,永兴村开始谋划打造占地340亩的生态园。从杂田到绿植成荫,在村两委带领下全村500多人相继加入绿色生态志愿者队伍,10年间累计种下4万余棵树。添绿的同时,村里还修建起明清园、万亩梨园等,丰富村落景观。园子起来了,绿树长成了,水泥路修通了,但受江边环境所累,游客寥寥。大家意识到,临江难亲水,江村本色无法彰显,乡村特色产业就是无根之花、无本之木。

转机出现在2019年,随着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启动,核心区内的永兴村成为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的重要攻坚目标。党员带头清退、干部上门说服,永兴村下定决心彻底告别近半个世纪的粗放养殖业。为了让养殖户安心洗脚上岸,村两委不仅与当地人社部门积极协调、提供就业岗位,更鼓励村民通过创办农家乐、开展生态农业种植等方式端上生态饭碗。当年年底,完成拆除10万余平方米违建,清理161户养殖场,村域内河水质从劣类提升到类,疏浚24条村级河道,确保一汪清水入长江。

美丽经济照进江村

水系环境治理不仅还回了生态岸线,更找回了乡愁与幸福。再一次与江水零距离相拥的永兴村,生态立村路径更加明晰。随着沿江大环境整治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利用江边生态环境改善的契机发展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民宿休闲、传统种植、江滩芦苇观光三大产业,打造以江畔风光为特色、红色文化为内涵的生态景观村落,把张家港湾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转变为富民增收的发展红利。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江堤外6000多亩的芦苇滩是村最亮丽的生态风景线,也是长江下游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成片芦苇滩。大面积的芦苇滩不仅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还可以庇护种类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可以说保护芦苇就是保护长江生态,就是保护家园。过去十多年间经历几次规划调整,在村两委班子的一再坚持下,芦苇滩虽完整保留下来,但由于其生态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村民们总犯嘀咕,好好的江滩不用做建码头、修堆场、搞养殖,空荡荡晾荒在那,图个啥。随着美丽经济的发展思路照进江村,这处生态留白引来了流量,更带来了留量

依托芦苇荡、主打原生态,在张家港湾滨江绿色廊道统一规划下,永兴村修复补种千亩芦苇,新建亲水栈道,修葺避水神兽赑屃,游人既可驻足亲水栈道,与江风对饮;又可坐在赑屃亭内,掬水色入怀;还可深入芦苇丛中,觅鱼踪、观鸟迹。一时间,村民眼中无用的芦苇荡成为江村的最美代言,刷屏各大社交平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通过引入同程旅游、扬子江文旅等战略合作伙伴,永兴村正化身为一个江愁田园综合体,游人可以在此打卡滨江画廊、生态园、明清园、农耕园等,再到农家乐歇歇脚、一品沙洲美食,若碰上民俗市集开张,那可逛可玩的就更多了,精彩的舞龙表演、手工缝制的虎头鞋栩栩如生、纯手工制作的酱料香味扑鼻……乡村文旅的兴起,带动了农村餐饮、民宿、农副产品销售等一二三产业不断发展。每年可吸引10万名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村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年均增加村级可用财力近百万元,其中,核心区村屋租金年均可增收34万元以上。

浓郁的江村风情,不仅吸引来了游客,就连原先搬出的村民,也开启每周回村过周末的模式,甚至还有村民拟定返乡创业计划。通过开发适合村民参与的文旅项目和文创产品,共享绿色发展收益,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全村仅报名参加民宿培训的就近20户。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乡村振兴擘画的美好蓝图,如今正在永兴村一天天地清晰起来。2022年新春,全国人民随着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记者的镜头,见证了永兴村蝶变成游客爆棚的生态明星村

绿意擘画最美江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大计,留下的不仅是目之所及的绿色,更是在心中源远流长的盎然生机。像永兴村这样的生态蝶变路径在张家港湾并非个例,而是串珠成链,构筑起一派江畔生态美村集群,仅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就有3个。依托张家港湾生态公园,深挖乡村旅游亮点,优化整合打造可行可居可游可赏的农文旅融合新样板,全面发挥最美江湾最美江村的滨江旅游独特魅力,建成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特色精品示范区。2022年,张家港原味乡村·传奇之旅乡村旅游线路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3年,长江文化走廊·张家港湾文旅产业融合提升项目入选全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录。

在优化整合生产岸线、保护提升生活岸线、拓展修复生态岸线的同时,张家港湾特意保存工业遗址,打造地标、留下记忆。滨江走廊最东头,矗立着两个高大的龙门吊,这里曾是当地船厂的造船基地;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座灰色小屋造型的旅客服务站,这是由当地钢企的固废钢渣经过处理后3D打印建造而成……这些滨江新地标无一不是在记录着这座城因江而生、靠江而兴的过往,无一不是在诠释着这座城在新时代与江共生、拥江共赢的新解。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