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社会建设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美丽淮安建设

发布时间:2024-02-07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 笑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人民群众,探索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淮安是生态资源丰富的江淮水乡,要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科学理念、系统思维和创新方法,将其转化为推动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的务实行动,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尽显生态碧水之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淮安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必须紧紧围绕彰显生态水城特色,着力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上下功夫,传承好古老水城的文化之魂、精神之脉、文明之源。 

  依托“四水穿城、五湖镶嵌”的特色禀赋,做足“四态提升”的文章。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全力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形态、业态、生态、神态四态同步提升。淮安抓住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实施百里画廊、黄河故道沿线振兴工程为抓手,突出绿、水、文三脉联动,着力打造生态走廊、产业连廊、文化长廊、幸福画廊,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顺应“生态相连、组团相间”的城市格局,做美“三生融合”的文章。生态相连、组团相间是淮安中心城市的固有格局。淮安结合城郊接合部的自然地貌特点,做好组团之间灰色地带科学规划和利用,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治理。突出抓好内环高架、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风貌整治,积极推广生产、生活、生态一地三用,打造新居与原宅融为一体、人与山水林田和谐共生、绿色产业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的城郊特色,形成田园如画、色彩斑斓的大地景观 

  立足“高质高效、宜居宜业”的乡村愿景,做优“两化协同”的文章。乡村振兴应树立系统思维,跳出农业看农业,既要围绕聚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打通堵点、接通断点,也要围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体系、补齐短板,合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化融合。近期,在二河以西运南片区,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和淮阴区、洪泽区正在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系连通、水美乡村、镇村污水提质增效等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为统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示范。 

  抓住关键变量,精确施策,力求破题成势之效 

  放眼全局和长远,淮安面临众多国家战略叠加等重大机遇,也面临资源要素约束、产业迭代升级加快等重大挑战,把握好机遇挑战,必须更加主动地识变应变求变,着力在强特、补短、共建、善治上下功夫。 

  进一步推动交通补链强链。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淮安历史上就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交通尤其是水运的起落造就了城市的兴衰。淮安抢抓国家支持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机遇,加快建设和推进淮安港三期、机场三期、盐河航道三改二、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等工程,大力发展铁水、公水、空铁等多式联运,以物流链带动产业链、生态链,进一步巩固淮安的交通优势,服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重塑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形成链式滚动发展效应。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解决污水收集率低、水环境问题易反复等突出问题,以生态碧水行动为抓手,加快城乡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生态活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让生态优势、环境容量支撑和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和片区开发、文旅融合等工作,每年谋划、实施一批生态环境导向型项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突出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城市更新。浙江在推进千万工程中,注重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建构利益机制,吸引企业、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和参与乡村建设,有效解决了乡村建设供给不足、资金短缺问题,为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淮安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城中村改造的机遇,强化政府在编制规划计划、完善配套设施、配置产权资源等方面的统筹作用,积极引导地方国资公司、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城市更新,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鼓励个人通过捐资捐物、投工投劳、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实一部分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形成多元出资、共同缔造的格局。 

  聚力实施源头治理、协同治理、多元治理。治理创新也是关键变量。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没有太大变化,但如何处置,在哪里处置,结果大为不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就是治理模式的一种集成创新,今后还要进一步向无废园区、无废农业等方面拓展,努力变废为宝、转危为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都要向智慧化、一体化、网格化治理转型,通过创新推广一体运营、城市运行一张网赋能等模式,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做到不改初衷,久久为功,多行永续发展之举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淮安要在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必须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推动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性、渐进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 

  紧扣塑形铸魂。立足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不断完善提升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淮安城市管理品牌,推动城市从凝聚建筑之魂,到筑牢生态之魂,再到铸就人文之魂,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增强发展定力。坚决避免贪大求洋、盲目冒进。在工程项目实施上,遵循发展规律,充分论证,合理编排,既考虑发展需要,又抓住短板弱项,做到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 

  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经过多年努力,淮安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污染防治攻坚仍需持续发力。必须扎实做好小散乱污低企业治理等工作,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杜绝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保持战略定力,不盲目换赛道,心无旁骛实施生态碧水行动,让山清水秀、河清湖晏的愿景早日在淮安大地上照进现实。 

  (作者系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