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生态建设

重庆秀山探索独立工矿地区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4-04-07     稿件来源:《 中国环境报 》(2024年4月2日)     作者:陈宏波    

   

  独立工矿区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遗留产物,曾做出过重大历史贡献。随着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独立工矿区转型刻不容缓。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锰三角”矿业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坚持“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产方式、结构调整等方面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解决好污染问题”,从政治、经济、生态、民生多个维度综合分析,坚定走上构建市场化体系机制、探索独立工矿区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要求严、竞争弱、污染重,独立工矿区绿色转型势在必行。秀山县作为典型的独立工矿区,特征明显。一是原料品质下降,锰矿综合品位在8%—13%之间,相较行业最高水平28%差距显著。二是技术工艺落后,锰企业“小、散、乱、弱”特征突出,产品长期存在污染大、杂质多、纯度低等缺点。三是资源占用严重,锰行业占用全县33万吨能耗指标、6000亩以上工业用地,年用电量超过20亿度,严重挤压绿色加工制造产业发展空间。四是污染超出县域载体环境容量,近40年堆存锰渣约870万立方米,污染已超出县域环境承载能力,单纯进行污染治理的传统路径难以奏效。

  提质量、控增量、减存量,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大势所趋。秀山县作为独立工矿区发展近40年,可谓“锰”根深重。为走好市场化道路,秀山县从产业、企业、项目3个重点入手,实现“锰”发财到猛发展转型。一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产业政策体系。独立工矿区涉及面极广,需依托市场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转型。秀山县以市场化为导向,综合打造财政、产业、招商政策“工具包”,筹措专项奖补资金6亿元,争取市政府政策60条、转型支持重点项目79个,引导未达标涉锰企业自愿退出。二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构建企业服务体系。独立工矿区情况特殊,只有充分调动市场主体主观能动性,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才能推动企业转型退出。秀山县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立专班包干、一企一策、一事一议、职工优先工作体系,推动56家涉锰企业退出、201个矿井关闭。三是发挥市场要素作用,构建项目支撑体系。秀山县积极发挥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作用,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独立工矿区产业提档升级,成立专门国有企业,系统化、全链条推动污染治理、转型发展重大项目,筹措污染治理资金9.53亿元,推动EOD项目纳入生态环境部项目库,并首创地下水精准阻断等8项治理行业领先技术。

  市场化、法治化、系统化,秀山县锰污染系统治理为其他地区、其他矿种绿色转型探索先行经验。秀山县经过探索实践,在独立工矿区绿色转型方面成效显著。一方面,锰污染得到系统治理。26座锰矿山完成生态修复,23家锰渣厂实现分类治理,渣场地下水渗入量减少80%,锰环境年释放量减少87%。另一方面,制造业加快绿色转型。140万吨锰矿开采、30万吨电解锰落后产能全部退出,涉锰企业加速转

  型,以材料、医药为主导的“235”制造业集群加快成势,有效弥补产值缺口。总结“秀山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把市场力量作为核心驱动。坚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统筹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把系统观念作为重要方法。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市场思维、整体视野,有序推进电解锰生产企业淘汰退出,系统推进锰污染全链条治理。

  三是把自然恢复为主作为根本方针。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根本方针,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对锰矿山、锰渣场等进行生态修复。

  四是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淘汰退出行业落后产能,斩断污染源头,同时全力引导涉锰企业绿色转型。

  作者系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