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富美高 | 政治建设

用科学的理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14     稿件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内核。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人民至上,既是衡量法治建设成效的重要尺度,更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立场。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响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幸福安康。
  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坚持自信自立,开创了法治建设新局面,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自信自立不仅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秘诀,更是我们走向未来、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法宝。我们要坚定信心,走自信自立的中国法治之路,既不能墨守成规、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搬照抄、食洋不化,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守正”要求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律制度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创新”要求法治建设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守正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推动法治理论、法律制度、法治实践的创新发展,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基础。
  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品格,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新征程上,全面依法治国将面临更多挑战,只有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应对风险挑战。要立足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回应人民对法治的新期待,在“完善”“扎实”“严格”“加快”上下功夫,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局面。
  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揭示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中,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定位法治,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厉行法治。无论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都体现了系统观念。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增强法治中国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只有敞开胸襟、海纳百川,借鉴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才能擘画法治中国建设的美好图景,推动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我们要加快涉外法治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和国际治理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用法治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