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融媒体 | 群众原创

深化“课程思政” 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12-20     作者:罗玉玲    

 

课程是教育最微观、最普通的元素,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力争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制度先行,做好顶层设计。2019年,学院党政联合印发《构建“大学工大教学”格局 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实施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构建“大学工大教学”育人格局为抓手,以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为保障,协同整合多方力量,打造以教学工作线和学生工作线为主体,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线为侧翼的“一主两翼”育人架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出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文件,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提炼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相关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通过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的设计运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将其“基因式”地融入教学设计,贯穿在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

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建设路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明确具有专业特点的“立德树人”相关目标各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充实具有“思政”功能的教学要求教师的讲稿、课件中增加与课程思政”有关的素材内容素质类选修课中添加与德育元素更紧密相关的选课菜单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力推课程思政”研究项目。通过全院共同努力,培育一批通识、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培养一批能较好地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学校自2018年开始,在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中,将“课程思政”作为专项指南,鼓励和引导专业课教师着力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动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各环节融入思政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库、“微视频”建设,推进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Mooc资源库建设,由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课程教授团队共同录制专业“课程思政”视频资源,实施资源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学校继续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遴选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从“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获奖的课程中遴选和培育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建设点。近年来,学校“课程思政”专项教改立项获批30多个,评选出优秀教学案例68个,在此基础上遴选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点15门。课程覆盖到全校各学院(部),逐步形成了一条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使“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体制、成规范,逐步打造出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育人格局。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践行,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发挥教师“主力军”、课程“主战场”、课堂“主渠道”作用,学校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专业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大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分批分期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及省内外各级各类“课程思政”培训会,培训面覆盖到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助推专业层面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教师发展中心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沙龙,培养教师有意、有机、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各二级学院(部)积极主动召开“课程思政”主题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贴合专业学科特点,融入时政热点,契合“课程思政”重点,紧扣课程建设知识点,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开展院级和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推荐和示范课堂评选活动,构建出“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近年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年,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教研室获得“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荣誉,是全省3所获此荣誉的独立学院之一。在“高教社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学校教师连续三届获奖,在2023年江苏赛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获奖等级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并列第一。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