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融媒体 | 群众原创

《从政遗规》中的为官准则

发布时间:2024-03-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王秋爽    

 

《从政遗规》是中国古代重要官箴著作,是陈宏谋编辑的《五种遗规》之一。陈宏谋(1696—1771),是雍正、乾隆时期的清官、名臣,曾任江苏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至补授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共任职四十八年,曾在地方上从政三十余年。

《从政遗规》成书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以官德教化为准则,记载了大量为官之道与从政技巧,辑录了宋代以来几十位清官贤吏为官从政的言论和事迹。在如何清廉为官、治理百姓、处理政务等方面提供了历史经验与做法,以古人之方,医后人之病而无不立效,为后世官员正己修身、治吏安民提供了镜鉴启示。

清廉奉公乃第一要义

《从政遗规》首篇《官箴》中明确提出: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陈宏谋深知这三字官箴的分量,将此篇置于开篇,清廉是为官做人的第一要义。为官从政,要如何保持清正廉洁,他接下来提到:

要俭以养廉《从政遗规》中说,官员如果每天总想着钱财不足,心存不满,那么他的操守必然不牢固,节俭必要克服贪欲。为此,陈宏谋辑录了许多箴言,如富儿因求宦倾赀,污吏以黩货失职”“士大夫若爱一文,不值一文”“惟俭足以养廉等等。节俭还要爱惜物力。《从政遗规·宋贤事汇》记载,北宋名相王曾十分节俭,每次看到家人穿着华丽的衣服,就闭上眼睛说:我家朴素的门风,怎么成了这样。家人穿了稍微华丽一点的衣服就不敢见王曾。他还曾把别人用后留下的半截纸视如珍宝,一一珍藏使用。陈宏谋对此评论说,事情很小,但如果把它看作是爱惜物力,化无用之物为有用,这里面包含的道理就大了。节俭不仅是个人的生活作风,更是廉洁奉公的为官动机。陈宏谋十分赞赏仕非为贫”“廉不言贫的观点,也就是说,做官不是为了摆脱贫困,不能有当官发财的念头,如果把做官看作为自己谋私利,那么官场腐败之风将屡禁不止。

要正确看待钱财和权力陈宏谋认为,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花钱应合乎道义;不该花的钱,花了就是伤害道义。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钱财,《从政遗规》中有所提示,如接济宗族,增加教师的报酬,救济灾荒,襄助义举,这些都是合理使用钱财;园林奢靡,歌舞无度,宴会奢侈,搜集古玩,这都是伤财。对此,为官应当引以为戒,时刻牢记社会福祉,而不是把钱财用在自我享受。《从政遗规》中还讲到,官员接受下属馈赠,参加下属宴请,戒之在初,不可不察,也就是说在最初就谨守规则,好过事后费心弥补掩饰。对于下属送来的礼品,如果是果食之类,可以接受,但也要当众打开食盒,回礼答谢,其他物品则绝不可受。

以百姓利益为本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员办事要能以天下百姓的利益为准,以爱人为本,关心民生疾苦。

善于体察民情《从政遗规》中多次提到官员应该如何治理百姓,其中既有善察民心之意,更体现出教化百姓、关注民生的重要。他在《何西畴常言》中多次提到,官员要把百姓看作婴儿,婴儿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没法自己说出来,所以要时时观察其痛痒,按时喂食,不要违背他的本意,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哺育者。官员对于百姓来说,像母亲哺育保护婴儿,应当是最亲近的人。同时,体察民情不能只停留在心上,要深入民众之中,广泛调研,才能真正了解民之所需。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讲到周敦颐任广州刑狱提刑官的时候,尽心尽职,以体恤宽容为要,不怕四处调查的劳苦和瘴气的侵害,即使是荒凉的岛屿和人迹罕至的地方,都仔细访察探望民生、体察民情、倾听民意。

重视教化百姓《从政遗规》中讲到,纠正一个人的过错,不要去改变具体事情,而应当首先改变他的思想,思想改变了,其为人处世自然就会有所改变。百姓的性情随着思想教化逐渐改变,民风归于淳朴,虚伪奸诈逐渐减少,可以达到天下繁荣安定的目的。《从政遗规·宋贤事汇》中还列举了张载的例子,他担任县令时,每月初一,都要摆设酒食,召集年长者在县衙集会,并亲自到场,向他们询问民间疾苦,告诉他们要教育训诫子弟,使人们知道尊老养老的重要性。每有公文通知或劝导,他生怕不能下达百姓,经常召集乡长到县衙,认真宣讲,让他们回去传达给乡亲。陈宏谋对此评价说,为官之人司法行政,如果有唯恐政策不能让百姓知道的心,就可以算得上是亲民的官。乡里风俗的培育,教化的养成,都是从这里来的。

宽简不扰民对政策法令,《从政遗规》中强调张严之声,行宽之实,即要张扬法令的严苛,使人们望而生畏;执行要宽和,让百姓安居乐业。宽简从政不代表荒废政务,如果把放纵当作宽大,把忽略当作简便,这样政事肯定会荒废,百姓也会遭殃。所谓,是不做苛刻和急切的事情;是不做繁杂琐碎的事情。如此爱惜人力、民力,才更能够将有限的精力放在发展农业生产、安民富民的实事中。为官者要小心谨慎,保证不扰民,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劳作。

勤勉政务要尽心耐烦

官者,无论官职大小,都应该恪尽职守,勤勉奉公。在《从政遗规》中,有许多古代贤臣勤勉处理政事的箴言事迹。

一曰尽心《从政遗规》开篇就说,处理公务,首要条件不是聪明,而是要尽心;不是要着急办成此事,而要首先考虑事情办得是否妥帖得当。《从政遗规·宋贤事汇》中记载了宋朝两位名臣箴鉴。北宋韩琦为官,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即使是卧病在床也不停歇。有人劝他将政事委任给下属,他说,凡是需要官府裁决的,都是人生大事,生与死都在官府一句话,如此重要怎能委派给下属呢?南宋陆九渊为百姓打官司,不分早晚,都可以到衙门来,又设立一个日子,让百姓自己拿着状纸前来,百姓们如约而至,陆九渊当即为他们裁决,但大多是劝解,有些关乎人伦的案件,就让百姓毁掉诉状,耐心调解,使得当地民风愈加淳朴。实在不听劝解的人,才会依法处理。为官一任,必须始终将百姓福祉放在心上,以人伦教化为主,以移风易俗为己任,才能真正将民生之事办得妥帖得当。

二曰耐烦《耐烦说》是《从政遗规》中颇具特色的一篇,篇中提到,耐烦比廉政更重要,这是自古以来的官箴较少涉及的。陈宏谋在按语中说:不耐烦之流弊,良不浅矣。不耐烦的情绪,是政务处理中的重要弊端。《耐烦说》中以县令的职位举例论述,对上级来说,是用以宣示执行政令的,对下层来说,是关系到民生福祉的,事情多而杂。对上,凡是朝廷政令,都尽心尽力了,然而上级或许时而会对我们的工作有所不满,如果不耐烦,愤懑情绪油然而生,上下级就容易产生隔阂。失去了上级支持,又怎么能治理好百姓?既不能因怒气抵触上级,也不能违背道义屈从上级,而必须要耐烦,这样才能用诚意感化对方。对下,百姓人口众多,良莠不齐,偶尔会有粗鲁的乡民,横冲直撞、大声咆哮。如果不耐烦,就会大发雷霆,严加惩戒,这样一来难免有人蒙冤。此时,必须要耐烦,原谅他们的无知愚昧,分析体察各种情况的原因,并加以耐心处置。

《从政遗规》恢弘精深,意蕴丰富。书中可以读名家之言,览贤臣之行,可明得失、知兴替。陈宏谋通过这些贤臣的言行语录,试图在官场建立起共同的官德准则,如今看来,仍然有着有益的镜鉴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校刊部

责任编辑张李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