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空间格局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03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张春龙    

江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之间,苏南、苏中、苏北之间的区域差别。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强调,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江苏需要在六个方面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全国发展探路。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构建现代化空间格局,更多是根据江苏的历史沿革和区域发展现状提出的,为江苏在率先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指出了明确的路径。

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城市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在乡村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城市都不能完全隔绝于农村而独立存在。因此,城市与乡村需要在良好的城乡格局中相互依存,互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城市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苏南、苏中、苏北形成一批现代城市。这些城市作为优质资源集中地,在人口集中、商业发展、产业聚集、文化繁荣、社会治理等多方面都成为区域的领先者。近些年,无论是代表城市文明生活方式的垃圾分类,还是作为新型营销方式的电子商务,都已逐渐拓展到乡村区域,显示出城市的引领作用。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人们从传统乡土文化当中发掘精神力量,做好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留存工作,使广大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市附近的乡村不但可以给城市提供粮食,还可以起到疏解城市功能的作用。城镇和农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也唯有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方可构筑健康宜居的现代城市,打造美丽的现代乡村。加速形成城乡发展新布局,就必须重视发展农村的经济效益价值、产业生态利用价值、美学社会价值,依托城市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进一步发挥农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巨大功能,并带动城市的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推动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重构区域功能布局,实现协同联动

受历史发展条件和现实地理环境的共同影响,苏南、苏中和苏北仍呈现着比较明显的空间梯度差距和地区差异。南北狭长的地域特点,制约了苏南发达城市对苏中、苏北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江苏曾经提出产业梯度转移模式的区域发展策略,即苏南创新发展、苏中特色发展、苏北跨越发展。这一策略是基于全省区域差异的现实和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提出的,但是区域发展的梯度很难带来区域差距的缩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有了很大改善,苏南、苏中、苏北的地理限制在不断消失,比如现在的高速公路、铁路基本把江南江北连成一片,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也在不断弱化。

重建江苏区域功能格局,要求从发展思路上由按照自然地理位置布局生产力转化为按照市场发育程度与生态环境条件布局生产力,以建立新的区域功能布局。根据新形势和新需要,201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对我省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实行重点功能区战略,即1+3功能区战略。1就是在江苏沿江形成扬子江大型城市群;所谓3,一是发展临港经济,构筑沿海经济带,二是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三是将徐州市建设成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1+3功能区规划形成了全新的地区结构和功能布局,优势互补,统筹互动。

2021年江苏提出构建两心三圈四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具体而言,两心是指丘陵生态绿心、江淮湖群生态绿心;三圈是指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四带是指扬子江绿色发展带、沿海陆海统筹带、沿大运河文化魅力带、陆桥东部联动带。这一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有助于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有助于以江海河湖联动促进省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全新的统筹发展格局;有助于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化服务水平。无论是江苏前几年提出的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还是最新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都体现了江苏以深入实施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为指引,以优化沿江沿河沿湖沿海空间布局为依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布局。

构建现代化都市圈和城镇空间格局,推进全域协调发展

对江苏而言,现代化的空间布局,必须是以城市群为主导,构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统筹发展的城镇布局。在这个格局下,中心县城将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经济带动能力,形成较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其周围地区将产生数量庞大、产城相融、富有吸引力的特色小镇与小城镇,而外围则是生态宜居的美好村庄,共同发挥着供应优质农产品、弘扬乡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综合功效。江苏经济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已经形成多个综合实力很强的特大城市,构建现代化都市圈布局,有助于整体提升都市圈区域内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的整合力竞争力。

在培育和构建现代化都市圈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的空间格局。中心城区重在发展集聚服务功能,努力构筑引领优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并尽快形成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极。中小城市具备了集聚产业发展、吸纳就业、人口聚集、供给基本服务等多种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产城人的高度融合,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小城镇重在发展联接农村功能,强化联通城市的纽带作用,并通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发展特色产业,更好承载农业人口转移。村庄重在发展生态功能,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彰显村庄的综合价值,将其建设成为城市后花园。

2019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都市圈一体建设和发展,促进都市圈统筹联动。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带动全省域城乡地区的统筹快速发展,既是江苏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整体布局的需要,也是江苏区域整合、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之必需。江苏大部分中心城市已形成经济发展优势,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建立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当其时。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