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2-03-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包海霞    

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饱含着革命历史的深厚积淀,启迪着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指引着美好未来的前进方向,在新时代新青年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常州大学在探索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积极采用贴近时代、贴近青年的思政教育方式,着力构建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线的思想精神高地,并将红色文化资源凝练提升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一,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不断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强化平台建设,筑牢红色文化教育阵地

校园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常州大学注重把握红色文化发展脉搏,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内建设面向全体师生和社会大众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打造多元化教育平台。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以红色融入·铸魂育人为主题,以立意新、站位高、小而精、简而全、集约型为目标,在利用图片、文字、实物等传统陈列方式的同时,多处设置高清大屏、资料查询屏及滚动播放屏来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并设立张伯苓爱国三问”“李大钊穿越百年来电”“穿越常大40VR骑行漫游等互动交流项目,以生动情景和多元手段打造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的高校红色教育基地。

为了提升红色文化分众化传播育人效果,常州大学注重红色文化二级传播,成立了张太雷干部培训学院,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推进红色文化场域建设,营造了长期稳定的学习培训环境,致力提升学生红色文化理论素养及传播宣传能力。

坚持价值引领,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实践

评价红色文化育人效果,重点是看红色文化能否廓清困扰和束缚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思想迷雾,是否让广大师生产生更多的思想获得感。常州大学成立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精心打造红色文化高层次的研究平台。研究院聚焦新四军铁军精神、常州三杰精神等,充分发掘、研究和运用中共党史和红色文化资源,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各学科课程建设。

课堂是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首要阵地。常州大学坚持把红色文化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以聚焦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手段,邀请全国30位纪念馆馆长加盟建设常州大学红色文化通识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必修课程;结合课程思政,构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1+N的学科载体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理论教学;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升、互联网+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核心素养改革试点、课程思政重点教材培育等五大工程,全方位构建红色文化全课程育人格局。

红色文化是革命实践的结晶,红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实践。对于高校而言,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课堂理论教育,用红色文化内涵武装学生头脑,又要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心理诉求开展育人实践。常州大学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秉持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互惠共的发展理念,与上海一大旧址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全国12个省市30余家红色文化主题馆签订《共建红色文化研究践行基地协议》,组建常大特色的红色文化实践基地。

研究宣传规律,放大红色文化教育效能

常州大学重视红色文化宣传规律研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编撰出版5大学生红色文化读本系列丛书,分别是《革命先驱瞿秋白研究》《革命先驱张太雷故事》《致敬铁军——中国48座新四军纪念馆(旧址)研究》《永恒的丰碑——中国烈士陵园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始建红色文化纪念馆研究》,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增强红色文化育人效果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加强交流互动,在互动中放大红色文化教育效能。常州大学着力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营造红色文化线上线下互动场景,开通红馆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同步发行《红色文化研究动态》杂志,加强组织者与参与者、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设计;鼓励学生利用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分享参与感受和体会,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进行即时反馈,借力新媒体的传播效能,实现由点到面的几何传播、倍增传播。

创新话语表达,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生态

红色文化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追求、鲜明的人民立场、先进的政治品格,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理念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核。常州大学注重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理念,把红色文化的历史语言转化为艺术语言、数字语言,把蕴含在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话语表达,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与红色文化产生情感共鸣、精神共振。一方面,精心打造红色剧目,把历史语言转化为艺术语言。创作大型原创红色音乐剧《白云溪上》,以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光辉形象为素材,以当代青年的人生追求为主线,以概念音乐剧的方式诠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用丰富的舞台语言、音乐语言实现过去与现在不同时空的穿越,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谋幸福而舍生忘死的人生追求,也展示了当代青年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拼搏的人生选择。另一方面,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把历史语言转化为数字语言。运用区块链技术,连接各相关主体,整合分散在各地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建立了具备高度成长性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并提供有安全保障、信任保障、权益保障的信息共享机制,着力打造史、研、学、产一体的红色文化生态。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