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过硬的高校思政队伍

发布时间:2022-03-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刘晓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017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新规定。三全育人落脚点在学生,关键在教育者。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需要从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队伍,从而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适应时代需求,增强队伍建设动力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新形势下,三全育人契合了党的教育方针有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强化了对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与时俱进,把握三全育人的内涵理念,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所需的思政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高校办学治校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的职责和使命,首先是人才培养,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紧随时代潮流和发展步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时代命题。这就需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本,将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深度融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三全育人就是要发挥不同育人主体的作用,通过融入日常的办法,给学生以人生启迪、精神力量。三全育人体系的全员育人,既包括专兼职思政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也包括所有学科教师、研究人员、各级各类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等。只有把各类主体集聚起来,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促进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聚合育人资源,形成队伍建设合力

高校思政队伍,作为实施三全育人的主体,要体现大局观,注重专职与兼职并用、思想性和专业性相融合、骨干队伍与基础队伍相配合,促进功能互补,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突出重点力量。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老师责任重大,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和深厚学科基础。对于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不能同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养、教学水平达不到标准的思政课教师,应实行退出机制。

协同专门力量。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专业课教师数量最多,是思政队伍的兼职和基础队伍,其育人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三全育人的效果。目前全国高校进行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为目标,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

夯实骨干力量。日常思政队伍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学工处老师等,他们和学生的日常接触最多,也是学生最亲近的人,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学生的双重职能,是思政队伍的一线和骨干队伍。

加强管理力量。党政管理干部也是高校思政队伍的主体之一,既要为广大师生提供管理、组织和服务,同时又担负三全育人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等职能。

扩充兼职力量。充分利用社会、政府、专家资源,积极推动党政机关、社科研究机构、党校、讲师团等方面专家走进高校思政课讲台,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挂职兼职,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破解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发展实际脱节难题。同步建立学生家庭参与思政理论教育建言献策的工作机制,形成家校互动格局。

构建保障机制,激发队伍建设活力

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重任,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融入环境、融入校园,促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

建立健全思政队伍建设强基机制。着力在主体责任制度上做好保障。高校党委要把做好思政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思政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抓住制约三全育人格局形成的突出问题,在队伍建设、机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育人职责,合理设置专兼职比例,确保形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队伍。着力在配足力量上做好保障。多渠道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力量,充分发挥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相关学科教师等人员优势,经过培训遴选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畅通思政人才转换通道。着力在财力、研修上做好保障。按照师生配比额标准设立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支持思政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

强化提升思政队伍管理固本机制。坚持政治标准选强队伍,将政治标准作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首要标准,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综合考虑价值引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既要坚持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更要坚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教育培训塑造队伍,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思政课教师,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提高思政工作队伍理论素养,实行师德固本培训教育,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分类教育培训体系。坚持考核激励管理队伍,牢牢把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把三全育人的效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细化思政工作育人体系和育人职责。实行思政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党务工作干部职称评定单设标准、单列指标、单独评审,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

推动建设思政队伍成长铸魂机制。让堡垒作用强起来。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引领能力建设,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高校党建工作之中,将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纳入学校双一流”“双高建设指标。让先进典型树起来。发挥优秀思政工作者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养模范教师代表,表彰学生思政工作模范典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评选,加大思政教师激励力度。让务实作风硬起来。建立多元思政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将思政课建设情况、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等纳入高校综合考核体系,纳入高校巡视巡察。

(作者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