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是读书

——读《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有感
发布时间:2022-03-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张少森    

近日,有幸拜读了曾任毛泽东同志晚年专职图书服务管理员、原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局长徐中远先生所著的《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一书,学习毛泽东善学、善思、善谋、善断、善处(处理实际问题)的人生智慧。人生第一是读书,拥有书香陪伴,便能触摸更遥远的世界,游历更美妙的风景,点亮更绚烂的人生。

定准方向盘,读好思想之书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0年的秋天,17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临行前以诗句表达自己一心求学、胸怀祖国、面向未来的崇高志向、决心和追求。之后的10年中,毛泽东上下求索,直到1920年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一书,这是他读的第一本马列主义著作。以后的56年时间里,毛泽东对这部理论经典读了不下100遍,许多精辟的论断都能背下来。他曾回忆说,正是《共产党宣言》使自己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那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能帮助人增长阅历、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学习,领导干部应读好三方面的书: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二是做好领导干部必备的各种知识类书籍,三是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其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列在首位。

掘出深水井,读透历史之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我国诸多的史籍中,毛泽东批注文字、圈画符号最多的是二十四史。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无论在外出的火车上、飞机上,还是在住地的会客厅、书房、办公室、卧室,无论白天、黑夜,工作人员随时都可以看到毛泽东凝神静气读二十四史的身影。鉴往知来,毛泽东苦读二十四史,就是为了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了解中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从历史中寻求、汲取治理国家的智慧、方略、启示、经验、教训,让其更好地为现实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57月初,毛泽东同志在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时,十分自信地回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大党,初心如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擘画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新画卷。

厚积储备粮,读遍时政之书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读报刊资料,是毛泽东读书生活中每天不能缺少的。在延安时,毛泽东曾讲过,一天不看报就是缺点,三天不看报就是错误了。当年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落脚陕北,两份报纸和一块根据地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19359月,红军来到了一个叫哈达铺的镇子,镇子里有一所学校和一个邮政所。按照毛泽东的习惯,每到一处,都要战士为他寻找报刊来看。戎马倥偬的毛泽东说:凡是可以搞到的书,什么我都爱看!到了哈达铺,他的警卫员就去收集报纸,结果在邮政所找到了一些过期几十天的旧报纸和一张陕西省通邮图。毛泽东看到通邮图激动地喊道:这件东西是个宝贝呀!《西京日报》和《大公报》上报道说在延安、保安、安塞等地,有国民党军队剿共打胜仗的消息。对这些反面报道,毛泽东一语中的道,白军在那里打胜仗,说明那里有红军。旧报纸上的消息给历尽磨难、几近绝境的中央红军带来了历史性的契机,就像在茫茫夜空中找到了指路的北斗。毛泽东看了一会儿陕西省通邮图说道,我们在这里休整一下,就到那个人民要革命的陕北去安家。曾跟随毛泽东工作过多年的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毛主席常常把报纸看作军队行动的指南。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新事物新理念新经验层出不穷,我们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时刻从海量的资讯中筛选出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活的有价值信息,不断了解新思想、研究新理论、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活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的精彩!

练就铁脚板,读懂无字之书

1913年,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读书时,在整理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从青年时代他就很重视读无字之书1917年夏,毛泽东利用暑假空余时间,邀约同学以游学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先后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5县的乡镇,行程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他们广泛接触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等人。1918年春天,毛泽东又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到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县的农村进行了半个多月的实地考察。通过游学,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接触了农村各阶层群众,了解了农村社会,锻炼了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为他们日后养成注重调查研究之风,关注农民农村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192611月,他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纲领性文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比起书本知识来,人生、社会、实践这本无字大,无疑更广阔、更丰富、更生动,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升脚力,勤于调研,勤于实践,勤于探究,实践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各类诉求转化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前提,才能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新阶段有新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