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谱写美丽南通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3-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陆卫东    

近年来,南通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四年全省第一,中心城区主要河道达到类水质,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做了具体部署,明确要求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南通市将认真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以地处长江下游、工作勇争上游的奋斗精神,守护好万里长江入海口,打造绿色生态屏障,为丽江苏建设贡献南通力量。

加强保护修复,擦亮生态新名片。遵循生态环境治理规律,全面提升科学治理、系统修复水平,持续改善长江南通段生态环境,筑牢长江口绿色生态本底。一是坚决整改突出问题。狠抓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对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迅速组建专班,明确整改方案,压实整改责任,督促整改落实,确保彻底整改、按时销号。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进行回头看,确保不反弹、不回潮。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举一反三,持续加大自查自纠力度,推动问题发现在早、解决在小。二是强化系统治理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破解重化围江难题,打牢保护修复基础,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完善长江十年禁渔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持久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行动,促进长江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三是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PM2.5浓度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实现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等多源齐控,科学谋划部署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统筹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推广中心城区治水经验,实施全市区域治水工程,建设生态自然、亲水宜居的美丽幸福河湖。加强耕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系统治理,推动危废管控和污染地块修复,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坚持绿色低碳,培育发展强引擎。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践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持续提升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一是促进产业转型。加快沿江不符合产业规划、低端低效的企业退出,预计十四五期间腾退企业超120家、面积近1万亩。制定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提升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船舶海工产业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综合施策落实能耗双控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引导高耗能行业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快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是深化江海联动。加快建设通州湾主体港区2+1码头、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建设洋吕铁路、内河航道等集疏运工程,构筑江出海、海进江的江海联运优势。推动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张靖皋通道、海太通道等尽快开工,有序推进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加快打造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举办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发展论坛,加强与沿江上下游重点城市沟通合作。三是强化科创赋能。推动沿江科创带一核、四区、多园协同发展,加快省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南通基地等重点平台建设。加快科技人才、科创企业、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壮大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创板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标杆的创新梯队,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立足内外兼修,展现城乡高颜值。着眼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生活空间为目标,既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持续提升城乡功能配套和形象品质,彰显绿色宜居生态之美。一是统筹生态景观带建设。聚焦沿江沿海前沿730平方公里区域,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现有江堤、海堤防洪能力提升为契机,利用堤顶路建设可车览、可骑行、可漫步的生态景观大道,力争到2023年底前实现446.8公里全线贯通,串联起沿江沿海生态特色示范段、文旅景区、特色城镇、田园乡村,推动沿江沿海前沿区域面貌整体焕新,让人民群众能够近水亲水、畅游江海。二是提升城市宜居品质。进一步优化一主三副多组团市域空间结构,打造江海相拥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动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切实解决停车、充电、加装电梯等问题。持续加大车位供给,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平台,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以绣花功夫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水平。三是全面打造美丽乡村。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创全国示范区。扎实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村庄连片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工作,深入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提标升级重点工程,建设内外兼修美丽乡村。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培育成果,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样板镇和特色田园乡村,全面展现美丽乡村新形象。

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内生源动力。着力完善推动长江大保护体制机制,激发各方参与热情,畅通资源要素流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凝聚工作推进合力。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及时协调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的生态保护修复、岸线利用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污染防治攻坚办、河湖长办等各类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加强指挥调度和督促考核,确保工作推进有力、落地见效。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月点评、季考核、年述职工作机制,每季度在媒体通报考核排名靠后的镇(街道)和村(社区),压实各层各级责任。二是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推广环保信用评级制度,严格落实差别化水电价、绿色信贷等政策,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加快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手段,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借力数字技术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环境监管现代化水平。三是激发全民参与热情。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为动力,全面宣传生态保护修复意义,积极宣传长江大保护实际成效和经验做法,发动广大市民共同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厚植全民参与的生态治理理念。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汇聚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积极因素和社会力量。聚焦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作者系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