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传承红旗渠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03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 鑫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工天河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激励和鼓舞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力更生是红旗渠精神的根基

自力更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愚公移山的历史典故便是自力更生的生动写照。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鲜明作风,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把自力更生作为一种实践原则。他在1945813日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依然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

红旗渠精神就是对自力更生的真实呈现和时代承续。林县自然环境非常艰苦,尤其缺水。据史料记载,从1436年到1949年的500多年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30余次,造成河干井枯,庄稼绝收。红旗渠修建之时,恰是我国物质极为匮乏、生活极为困难的时期,当时林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70个村人畜吃水困难。但是当时林县人民不等不靠,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作出引漳入林的工程布局。在建设过程中,凭借一双双勤劳之手,通过就地取,自己烧石灰、制水泥、造炸药;通过自给自,学技术、筹口粮、带工具。林县人民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险关,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胜利,诠释了红旗渠精神中自力更生的核心要义。

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

艰苦创业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邓小平在设计改革开放和绘制中国未来蓝图时就曾提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其理论的立足点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即底子薄、起点低、起步晚。只有发扬和践行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红旗渠自1960年修建,外无资金支持,内无经验、技术和材料。在各方面都极端短缺的状况下,林县县委带领当地民众践行了艰苦创业的精神,提出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当时参加工程修建的干部群众达30万,经受了最困难时期的考验,在环境极其恶劣、条件十分欠缺的情况下,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跨经两省,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挖砌土石方1640万立方米,投资6865.64万元,在沟壑纵横、悬崖绝壁叠生的太行山上修成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团结协作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

团结协作就是凝聚人民共识、整合社会资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体现。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伟大历史进程生动写照。

林县人民在和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聚精会神挖水渠,一心一意引水来。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数众多,合理分工、科学调配、相互补充、团结一致,全县一盘棋,党群一条心。工地是前方战场,机关、厂矿、农村就是后方战场。从19602月到19697月近十年的修建历程中,当地群众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同心合力、守望相助,筑就了这条人间天河。在修建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对红旗渠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多次询问红旗渠建设情况;引漳入林从立项到与山西省进行联系、沟通和协调,从工程技术到资金、物质等方面供应都离不开兄弟省份的支持,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源泉

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多次面临生死存亡和严峻考验。但经过历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努力,始终能够峰回路转、绝处逢生,不断走向胜利。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面对用水难、吃水难的问题,宁愿苦干,不愿苦熬,选择战天斗地。修建红旗渠群众自带工具和口粮,不足部分从生产队储备粮中补助,建渠用的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造,一分钱、一袋水泥、一个钢筋头、一根锤把子,奋战10个春秋,引来了祖祖辈辈盼望的生命水、幸福水。在红旗渠修建期间,不仅面临着石灰难”“炸药难等诸多困难,更是面临着生死考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缺水问题,面对种种困难,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苦干巧干、顽强奋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最终完成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创举。需要指出的是,红旗渠精神并未停留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是实现了代接赓续。林州(原林县)人民将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实现了从十万大军战太行向上世纪80年代的十万大军出太行90年代的十万大军富太行,以及进入本世纪00年代的十万大军美太行转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红旗渠从20世纪60年代一路流淌到今天,红旗渠精神也在岁月的淘洗中,愈发光彩夺目。自力更生就是力争依靠自身力量,立足自身条件办一切事情,这是我们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艰苦创业就是秉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信念,艰苦创业苦作舟,成就大业勤为径,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团结协作就是凝聚共识,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更是国家强大的正能量。

红旗渠精神立足中国大地,表现了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时的不懈探索和精神追求。红旗渠精神正以其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乘势而上、积极有为、团结奋进的精神鼓舞和价值引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正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强调的那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做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