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歌里的红色印记:“延陵大捷”始末

发布时间:2023-05-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葛吉霞    

反扫荡!反扫荡!延陵大捷……”1940年秋,一首以延陵大捷为题材创作的《反扫荡》战歌,唱响大江南北。这首战歌,不仅唱出了新四军粉碎敌人分进合击英勇抗日的英雄气概,而且戳穿了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游而不击的无耻诽谤,鼓舞了人民大众抗战必胜的信心。1939118日至9日,新四军第1支队老2团、新6团和丹阳独立支队在王必成、段焕竞等人的指挥下,于丹阳县延陵镇贺甲村一带,围歼日军精锐第15师团池田联队所属之敌168人。这场历时两天一夜30小时的激战,从伏击战转向运动战再到歼灭战,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受到了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的通电表扬,被誉为延陵大捷

勇反扫荡 伏击日寇

19386月,陈毅率领新四军第1支队东进苏南丘陵地带茅山地区,成为新四军在苏南最早创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9月,中共苏南特委成立,负责新四军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加强党对茅山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的领导。早在19392月下旬,中共中央和新四军领导通过研判形成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发展的共识。为了统一和巩固江南的新四军部队和地方抗日武装,1939117日,在陈毅和粟裕的领导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

茅山抗日根据地处于上海、南京等日寇占领区的心脏地带,如何坚持持久抗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扼苏南丘陵茅山至太地区要道的延陵镇一带,水陆交通发达,不仅是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活动中心,而且是新四军东进”“北上的重要通道。为了巩固茅山抗日根据地,确保这一东进”“北上通道的安全,新四军所部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939118日凌晨,驻守在九里附近的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副队长兼政委林胜国获得情报:7日夜,一个小队的日军偷袭九里、延陵一带,正在折返原路。林胜国决定伏击这股日寇,并通知驻守余巷和前望村一带的新6团赶来增援。

6团团长段焕竞得信后,迅速率一营、三营战士赶到,与丹阳独立支队共同进行了作战部署:以独立支队一部驰赴九里宝堰之间的于桥村设伏,断敌归路;另一部设于北面雨村,迷惑日寇;其他地方武装向丹阳、白兔、珥陵方向警戒;新6团一营、三营设伏于九里和贺甲村之间;并通知老2团驰援。

上午7时许,在塔路头村附近,日寇遭到伏击,未及反应,死伤10余人。随后,日寇立马组织反击,迅速抢占离贺甲村东侧1华里的一个小土墩制高点城河山,负隅顽抗。设伏于日寇右翼的新6团一营向城河山高地包围冲锋,发起猛烈攻击。

在双面夹击之下,日寇慌忙向西突围,退进贺甲村。新6团三营从敌左翼紧跟其后,迫近贺家村正面之木桥。为阻止新四军的强攻,日寇竟丧心病狂地使用毒气弹,导致新四军战士纷纷中毒丧失战力。日寇趁机用机枪猛烈扫射,冲锋在前的新6团三营营长刘玉林英勇牺牲。

浓烟掩护 突进围敌

退进贺甲村后,日寇将机枪沿村环形配置,构筑散兵坑,在村北的木桥布置重火力,在贺甲村东南角的祠堂开凿枪眼,并以祠堂为据点,固守待援。

午后1时,老2团团长王必成也率部赶来支援。到达后王必成立即和段焕竞一起察看地形:贺甲村东和东南是湖泊,村南和西南是开阔地,村北和西北是起伏地。王必成认为日寇退路已被切断,退至贺甲村的敌人数量不多,附近据点能增援的日军也不会多,可以一举歼灭,于是部署:老2团三营强攻贺甲村北的木桥,老2团一营的一个连在村西北端协同强攻6团则从村南端助攻。

2团三营开始强攻贺甲村北的木桥,与日寇展开肉搏战,反复冲锋,白刃格斗。老2团一营进攻贺甲村西北角的日寇,由于地势开阔,在日寇机枪和掷弹筒的猛烈火力下伤亡较大,攻击3个小时,战斗至傍晚时刻。

这时,大雨滂沱,狂风大作,天地间顿时白茫茫一片。老2团一营决定智取,点燃湿稻草,以浓烟为掩护,进行巷战,率先突进贺甲村。随后,老2团三营和新6团也相继突入贺甲村。夜间,日寇调来八十余名援兵,利用大雨,隐蔽前进,绕过警戒线,潜入贺甲村。一个晚上的巷战后,日寇士气低落,粮弹不济,龟缩在祠堂内。

夜间,王必成等人商讨下一步作战方案,因四周据点的少数日寇夜间不敢冒险轻进,而且是夜大雨,行走困难,即使句容、金坛、丹阳之敌也难以短时间内到达,遂决定在凌晨发起总攻,午前结束战斗。

智炸祠堂 击溃残敌

9日凌晨4时,总攻开始。王必成调集攻击能力较强的老2团二营参战,担任主攻,向村西南端攻击。三营仍向村北攻击,一营两个连向村西端攻击。二营四连先派一个排悄悄摸索着向祠堂靠近,一小股狡猾的敌人躲在祠堂外边的草堆里,突然窜出袭击战士,双方展开殊死搏斗。四连紧忙派人增援,敌人逃进祠堂。基于日寇已成瓮中之鳖,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众人商议智取对策,决定用长竹竿绑上手榴弹炸开祠堂的围墙。9时许,祠堂的西侧和南侧很快被炸开三个大窟窿。于是,战士们将成捆的手榴弹从缺口处扔进去,炸得祠堂内日寇血肉横飞,乱作一团。

一部分日寇企图从北门夺门逃窜,在北门后打谷场上碰上迎头截击的老2团三营和6团的战士。这些日寇端着刺刀大呼小叫,拒不投降,新四军战士们一见,一拥而上,刀刃战、肉搏战,奋力杀敌。一部分日寇端着机枪在祠堂门口扫射。为歼灭祠堂内的残敌,老2团三营一名副排长三次奋不顾身冲入祠堂,前两次冲杀受伤,缴获机枪1挺、步枪4支,第三次冲入祠堂时壮烈牺牲。老2团一营一名16岁的小勤务员,参战一昼夜,仍带伤坚持战斗,杀敌3人。午后1时,日军援兵已抵达九里,为保持既得胜利和有生力量,王必成决定结束战斗,撤离战场。贺甲村及附近村庄的群众为新四军传递情报、送茶送饭和抢救伤员,为歼灭顽敌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此战共毙日寇第15师团池田联队168人,包括中队长1人和小队长3人,生俘3人,只有个别受伤日寇隐藏于村中侥幸逃脱。缴获机枪4挺、掷弹筒2具、步枪160余支,战利品无算。新四军伤亡220人,其中94人牺牲。当年,上海进步报刊以伟大胜利在江南为题加以报道,《大公报》《申报》都对战争的经过进行了详细报道。而今,延陵大捷旧址纪念馆山墙上的累累弹洞和深深血痕,见证了当年战斗的激烈。

纵观全面抗战的八年里,延陵大捷开创了新四军苏南敌后战场歼敌人数、战斗时长和战况激烈程度多项纪录,是抗战相持阶段陈毅和粟裕领导下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创立后所取得的一次大捷,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又一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以其为题材的战歌唱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和斗志。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

责任编辑:朱 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