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丁 宏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更加强调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新常态,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塑造发展优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更好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引发社会风险带来颠覆性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等众多困难和挑战。要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顺势而为,应势而变,敢于直面和破解障碍挑战,做好工作预案和应对措施,找准化解矛盾问题的着力点。

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美国借助芯片法案等手段,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设置护栏进行科技封锁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强化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布局,改变原来技术跟随或引进模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我省应发挥科教大省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走在前列,率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国家级苏州实验室为引领,推动更多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江苏落地,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吸引顶尖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和优秀青年研发人才团队集聚,加快产学研深度合作。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聚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专利导航体系和商业秘密保护建设,补齐关键短板,锻造创新长板,为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提供坚实支撑。

破解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深问题,加快建设先进产业制造强省。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寄予厚望,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2022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3%,稳居全国首位。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高,专精特新企业偏少,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我省应继续保持制造业规模实力的领先优势,推动产业链向创新、绿色、安全、高效等方向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制造强省。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运营模式创新,更好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培育更多的上市公司、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链主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提升我省在产业链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在促进产业链智改数转方面作出示范,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和工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建设更多的灯塔工厂和无人车间,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开启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

破解营商环境仍需深化建设问题,加快构筑制度型开放新优势。受世界经济下行走势以及欧美国家产业科技脱钩等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对外开放形势更趋严峻复杂。从未来看,我国仍应坚持以我为主、高水平开放的宏观策略,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经济持续增长机遇更好吸引国内外要素资源。我省开放型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应以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领,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积极先行先试,为全国开放大局作出江苏贡献。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提高政策公开透明度和持续稳定性,注重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促进内外资一体化发展,提高企业合规能力,持续增强投资者信心。率先对标对接CPTPPDEPA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强化新时期高水平开放平台载体,推动产业园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外资龙头企业建设国际创新产业枢纽,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双向开放新高地。

破解生态环境存在的治理短板问题,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建设。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但经济体量大、开发强度大、环境容量较小,在大气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重点行业整治、河湖生态保护等领域还存在着短板和问题。必须牢记国之大者,树立更高标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的最亮底色。探索推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容量交易,让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更好转化。参考意大利威尼斯、日本大阪等亲水城市的发展经验,着力开展治污、增绿、减量、留白、整容,建设开敞共享的亲水空间,形成水城交融、蓝绿共生的人居环境,提升水韵江苏的品位和价值。推动我省在制造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形成表率,建设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绿色重构,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形成新的江苏优势

破解人才供需矛盾,加快打造新时代人才现代化发展先行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但仍存在着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人才评价改革破而未立,束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急需破除等问题。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人才治理格局有新提升。借鉴浙江鲲鹏行动计划、深圳孔雀计划等,加大对战略科学家、顶尖研发团队等高精尖缺人才群体投入力度,赋予使用经费更大自主权,为具有技术领先性、产业带动性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人才项目进行赋能。试点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省级人才集聚区或人才城,打造具有集聚力和辐射力的人才服务高地,以高能级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推广高层次人才举荐制,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创新柔性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真正让市场决定人才、由同行评议人才、用实绩衡量人才。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自贸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