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信自立 推进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3-05-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彭 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其中明确要求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自信自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提出的时代课题,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神特质,其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自信自立的深刻内涵

自信自立,是对人类意识目的性和创造性的肯认,是对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的挺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生动体现。自信,是主体自我意识高度自觉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实践活动及其成果自我积极正向肯定的精神现象,既包括对主体自身优势的正确估计,也包括对客观趋势的准确把握。自立,是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而不依赖于外力实现既定目标、认同身份、提升水平、创造价值的实践行为。自信自立,是自知与力行的统一。

中国人基于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独立自主解答中国问题,是中国人自信自立的生动诠释,也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体现。自信自立,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充分展现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自信自立,关键在主体的自主性。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依靠自身力量主动作为,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内生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切忌教条化生搬硬套,贵在内在生发。

由此言之,自信,是在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上彰显出的对既有优势条件和自身创造能力的自我确信,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和理想目标的底气、信心和愿力。自立,则既标示着一种应当遵循的自主原则,也指示着一种付诸实践的具体行动。自信是自立的认识前提,没有自信就难以自立;自立是自信的实践基础,没有自立,自信也就无以体现。

自信自立的不竭源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自立,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赓续传承的文明,源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进历程和七十多年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坚持自信自立,既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历史逻辑,又基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逻辑。

自信自立根源于为人类求解放的正义事业。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人民至上,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基本的政治立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奋进历程,是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自立过程,这充分表明了为人类求解放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也增强了赢得更大胜利和荣光的信心。

自信自立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是我们自信自立的根本信念所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出的理论行,其指导实践的真理伟力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自信自立根源于底蕴深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博大精深且历久弥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自信自立最坚实的底蕴。

自信自立根源于检验真理的百年成功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的立党立国实践,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兴党兴国实践,再到进入世界前列、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强党强国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得以充分检验。百年成功实践的事实,使我们有充分理由自信自立。

以坚持自信自立坚定四个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立足中国国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所走道路,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坚持道路自信,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指明了总体方向和基本遵循,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基本立场的笃定,核心在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坚定理论自信,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实践基础之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根本特征,发扬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和革命性精神,以先进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永葆理论的生机与活力。

坚定制度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体化、现实化,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和现实基础。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持将中国特色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有机结合,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定文化自信,也是坚定历史自信,这是一份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增强历史主动,自觉赓续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我们要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信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保持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续写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篇章,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苏大学理论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何 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