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德之变看“最大政绩”

发布时间:2023-07-03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张珊珊 霍宏光    

连家船民牵动人心

在我国东南沿海,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千百年来,他们以舟为居,以渔为业,连家带眷生活在水上,一条渔船就是几代人的家。因为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连着船,船连着家,所以又被称为连家船民

大海那么宽广,但连家船民却只能容身于一叶扁舟。小船长七八米,宽不到两米,算起来十平方米住了七八个人,吃喝拉撒都在那里。因为生活艰辛没有钱买衣服,孩子常常衣不蔽体或是穿哥哥姐姐们剩下的衣服。常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渔民们普遍身材矮小,两腿内弯,在旧社会被蔑称为曲蹄,受尽歧视和欺凌。台风一来,好几天不能出海捕鱼,一家的生计就断了。如果赶不到坳口避风,渔船就可能被掀翻,这对于整个家庭而言就是灭项之灾。

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就是连家船民的真实生活写照,也是过去宁德一些地方贫穷落后的缩影。

福建省宁德市,别称闽东,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全市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俗称闽东老九30年前,这里交通闭塞,信息短缺,人们说起宁德,便是老、少、边、岛、贫的存在。

难以想象3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走进被誉为闽东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的宁德福安市下岐村时,映入眼帘的则是一排排黄墙红顶的新楼房,依山傍海,鳞次栉比,坐在门前的老人们闲谈织网,孩童们玩耍嬉戏,一片祥和安宁……望着眼前的景象,实在很难将这里与贫困二字联系起来。这一切的变化,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造福工程去民之患

时间回溯到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多次下基层调研,连家船民困窘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下决心不能让老百姓再漂泊下去。在习近平同志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宁德市启动造福工程,将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整体推动闽东连家船民上岸定居。

通过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办法,下岐村三年内建房339幢,全村5112310人船民全部搬迁上岸。千年浮萍终于有了扎根的土地。上岸第一夜,家家灯火通明,很多人却睡不着觉,船民们激动地表示:突然不在风浪中摇摇晃晃了,反而有点晕床。

上岸后,当地政府重修村道、改造排水系统,解决村民出行、饮水等实际困难,大力改善村民基础生活条件,让他们在搬上岸的同时,能够长期舒适地住下来。为解决村民的生计问题,村两委专门开展技术培训,助力他们破解发展难题,年年给上岸船民送鱼苗、送技术、送资金,帮助他们发展水产养殖业、捕捞业和贸易业。

如今,连家船民全部实现上岸定居,生产生活各方面都得到完善,再也没人嘲讽他们是曲蹄。连家船民真正挺直腰杆,实现了祖祖辈辈的美好家园梦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深刻指出:只要我们把民众的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曾经十分贫困的闽东宁德,通过实施畲民下山、连家船民上岸的造福工程30年来搬迁脱贫近40万人。这正是我们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生动体现。

幸福茶馆见证幸福

从摆脱贫困迈入乡村振兴,美好生活渐行渐近。来自幸福茶馆的老王,用他的亲身经历揭示寿宁县下党乡人民解锁幸福密码的金钥匙

老王名叫王光朝,今年76岁,是习近平同志当年三进下党时自发挑凉茶的村民之一。王光朝经历丰富曲折,从种田、卖茶到如今经营幸福茶馆,亲历了从贫困潦倒到走向幸福生活的全过程,也见证了下党乡的巨大变迁。

下党乡地处闽浙交界,曾是闽东革命老区四大特困乡之一。以前,这里是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贫困乡,群众生活及其艰难。那时候的下党村民有三怕: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养肥猪。人均年纯收入不到200元,当地民谣曾这样形容下党: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靠肩挑,半世光阴路上忙。

回忆过往,老王刻骨铭心:过去的下党,山好水好,就是没路,去一趟县城得花好几个小时,村里的日子一直很艰难。当年,我做梦都希望有一条公路啊!

20世纪80年代末,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曾跋山涉水三进下党,访贫问苦,指导发展,协调帮助。当地干部群众把通公路当成摆脱困境的最大奋斗目标,乡党委政府举全乡之力,铁心办交通,四方奔走筹资金,积极争取省、地、县等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发动全乡群众投工投劳。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下党修建了第一条进乡公路和第一座水电站,从此改变了当地没有一寸公路的落后状况。

通车那天,王光朝与村民们点燃鞭炮,奔跑着、欢呼着、跳跃着,我们终于有了公路啦!

下党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016年,老王把自家老屋改造成一间茶馆,取名幸福茶馆。他不仅自己当产品代言人,还热情地给顾客讲述下党故事幸福茶馆也成为下党红色旅游的网红打卡点。老王高兴地说:旅游业让村里的人气旺了起来,幸福茶馆真是给我带来幸福啊!

近年来,伴随民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下党乡干部群众积极传承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产业振兴为重点,积极建设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宁德之变未来可期

下党乡的嬗变与我们党始终坚持实实在在为人民干事的观念紧密相连,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再次印证了正确的政绩观必定是着眼长远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须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定力,方能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乡村振兴再到多抱几个金娃娃,曾经的黄金断裂带,如今正一步步打造成全省新的增长极。这里引进培育了以宁德时代、青拓、中铜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发展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走上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阳光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回望过去,老少边穷换新颜,群众路线践初心,弱鸟先飞的宁德正行进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金光大道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迈上新征程,宁德之变,依然在继续。

(作者单位:群众杂志社)

责任编辑:王昆鹏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