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的平江故事

发布时间:2023-08-3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陈其弟    

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的平江历史文化名街,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

20237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条古街巷,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他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平江路历经千年风采依旧,融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于一体,一砖一墙一瓦都蕴藏着丰富深厚的文化积累,背后有许多故事值得我们寻觅回味。

延续千年的平江之名

平江之名,由来已久。据《乾隆苏州府志》建置沿革记载可知,苏州得名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率先出现了平江军节度的称呼,之后才有了平江府”“平江路。从宋开宝八年这个时间节点算起,平江之名已经跨越千年。

平江军节度的长官叫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即在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是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

为何要于宋开宝八年在苏州设立平江军节度?因为在那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南唐统治的区域正是原来江南道所辖地区,南唐的灭亡标志着这一地区被彻底平定。这就是平江的由来。

那么,平江何时成为了一条真正的路名呢?据《乾隆长洲县志》人物记载:盛寅,字启东,居长洲之平江路,从王宾学医,精其术。”“长洲是一个县级建制,成立于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称盛寅居长洲之平江路,一般认定为盛寅居住在长洲县的平江路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在城内当然是街巷的名称,说明在清乾隆年间,平江路已经是真正的一条路了。另外,在《乾隆长洲县志》的《长元吴三邑城图》这幅古地图上确实能看到平江路的路名,可以作为旁证。当时的平江路已经与今天的路况基本一致了。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古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和10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64处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有些街巷、河道、桥梁的名称,比如平江路南端的苑桥,中间的雪糕桥、胡厢使桥,北端的华阳桥等与《平江图》上一一对应。由城河、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等历史遗存元素,在平江路上一应俱全,正是这些元素构成了街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的历史风貌,集中体现了苏州古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

赓续文脉的平江之变

从宋代至今日,不论是行政区名还是街巷名称,平江一直延续传承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缘于苏州人民对古城的挚爱,也得益于各级政府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198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将苏州与北京、杭州、桂林一同确定为4个著名风景游览城市。19822月,苏州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3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苏州。他一再叮嘱:要保护好这座古城,不要破坏古城风貌,否则,它的优势也就消失了。

1986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苏州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是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现代化新区,首次提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正确处理保护古城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的要求,为苏州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遵循。

2003年,在苏州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多名委员提出提案,要求对平江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2004年,以迎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整修后的平江历史街区面貌大为改观,成为苏州城内人气最旺、名气最高、吸引力最大的历史街区,云集了数以百计的特色酒吧、茶馆、咖啡馆、琴馆、画室、苏式小吃店、客栈等,这些新涌现出来的旅游文化型商业,不仅丰富了平江路文化内涵,而且也给平江路增添了新的活力。

2012年,对苏州古城来讲,又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原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合并,成立姑苏区;这一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在苏州设立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从20126月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到20231月十五届二次会议的10年间,政协委员共提交涉及古城保护更新的提案320件。

一桩桩、一件件鲜活的事例说明,作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在做大做强经济强市的同时,在传承历史、赓续文脉方面也一点不含糊,舍得投入,更新为用。

苏式生活的平江之福

穿越千年时光,连接久远的过去与美好的未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可谓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生动现场,也获得了原住居民和游客的一致认可。

在平江路西侧,由南至北分布着九条巷子。这平江九巷纵横交错,西邻观前街,东接平江路,景区与商圈和谐相融,苏式生活的市井烟火、历经百年沧桑的古宅、见证时代变迁的古井古树,处处体现出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当地先后完成了潘祖荫故居、博习医院旧址、宣州会馆、过云楼、相门等10处古建老宅的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把这些项目打造成为精品酒店、创客空间、陈列馆、博物馆等一系列文化菜单,使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得到极大彰显,为古建老宅的保护利用探索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2009年,苏州平江路入选全国第一批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成为古城保护发展的典范。

漫步平江路,体验苏式慢生活,成为很多人假期的一大消遣。电视连续剧《都挺好》,将平江路上一处古建老宅为剧组的取景地。随着电视剧的走红,这里的景观成了享誉全国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持续推广,平江路似乎散发出一种神奇的魔力,哪怕是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也忍不住时不时地去逛一逛。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江路时,恰好街边小广场上曲乐悠扬,当地居民和游客正在欣赏苏州评弹表演。看到这一幕,总书记深情地说,昨天我看了工业园区,今天又看了传统文化街区,到处都是古迹、名胜、文化,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道出了一切,也浓缩了一切。这种福气,无疑是多少年来苏州对古城的不懈守护得来的。

(作者系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责任编辑:张珊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