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唯有品好读书的“三重内涵”,多读好书,练好内功,不断自我赋能,方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干出亮眼成绩,不负人民,不辱使命。
第一重,读书是一种“书香总比花香浓”的生活态度。《论语》有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好的学者读书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读书要排除功利目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说“花香”是一种物质层面给予人的感官愉悦,那么“书香”则能涵养人的精神力量。毛泽东同志一生与书相伴,即使在革命战争年代,走到哪里都手不释卷。他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至乐莫如读书”,读书,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把读书当作生活中的一件乐事,让阅读成为“悦”读,方能使得一切有益的知识入脑入心,最终汇集成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解决问题的力量之源。
第二重,读书是一种“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求知探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里没有活水流入,就会浑浊、枯竭,头脑中没有知识输入,就会糊涂、僵化。所谓先读而后感,读的是世间万象,感的是观点看法。想要“读好书”,一方面须做到“善读”,不仅要读得巧、读得实,理解文字“知其本意”,还要读得深、读得透,把握精髓体会“弦外之音”。另一方面须做到“笃行”,把“有字之书”与实践这本“无字之书”贯通起来读,在实践中感悟、对照、积累。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唯有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才能提高自身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才能读到真智慧、学到真本事,在学与思中有所发现乃至有所补充、有所创造。
第三重,读书是一种“故君子慎其独也”的境界追求。王国维引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成事、治学的第三重境界,其含义是要忍受一人前行的寂寞和漫漫黑夜,在经历从有我到无我再到有我的过程中,使自己与所要成的事、治的学“更好地相处”,也就是“见自己”。读书亦如此,先是见天地、见众生,最后是见自己。见天地,主要是最开始读书时知晓客观规律;见众生,指的是读书过程中领略不同的人生经历、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见自己,指的是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信仰。有境界者自成高格,年轻干部只有把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对党的创新理论发自内心地真相信、真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才能拨云见日、廓清迷雾,贴近这种“见自己”的慎独境界,将读书所得诉诸自身理想和家国事业。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