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四维向度

发布时间:2024-03-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子成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能否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事关治国理政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需要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拓宽基层治理多元化渠道、构建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等维度加以把握。

  一、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彰显人民主体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其在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中,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社会治理的人民本位立场,把握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从政府职能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扎根人民、相信人民、问计于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并非政府部门大包大揽,而是要培育壮大社会力量,培养人民群众的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与基层社会自治的有机统一。从社会民生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归根结底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基层群众的重要纽带,是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响应群众利益诉求,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在治理实践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以落实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着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愈发强烈。着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在全社会法治思维形成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以法治化思维指导实践工作,将一切行动限制在法律范围之内,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与体系创新;另一方面,加强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普法教育,在全社会塑造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基层党组织还应加强自身的制度化建设,明确自身运行规范、业务标准、反馈机制,优化整合党组织各项职能,健全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规范群众信访工作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要充分发挥枫桥经验植根基层的优势,着力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及时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拓宽基层治理的多元化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将工作重心落在社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通过治理技术、社区组织、制度设计等多种渠道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治理技术的嵌入要做到以党建为引领,实现线下线上两手抓。线下推行党员带头的居民说事”“居民圆桌会等协商议事形式,线上利用APP、小程序、公众号等数字技术构建基层服务平台,在多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方式共同作用下,激发基层群众的治理主体意愿,使其明确基层治理谁来参与”“如何参与。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群众参与难”“参与弱”“参与成效低等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多元社区治理体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群众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利用党员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群众间的良性互动。明确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与义务、居民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协同机制、社区治理技术的作用机制、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监督机制等内容,通过塑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基层群众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

  四、以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构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共建共治共享,表明我国社会治理需要公共部门与社会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发挥社会整合功能,促进社会一体化,进而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构建基于在公共价值、情感沟通、利益诉求上具备一致性的社会关系网络。从公共价值维度出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思想文化引领作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塑造社区居民的价值共识,重点倡导邻里和谐、扶困济贫、爱护环境等价值规范,强化居民群体间的联结纽带,进而提升社群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从情感沟通角度出发,社会主体间难免存在认知差异和群体隔阂,基层党组织能够协调各主体展开民主协商,有效提升社会主体的合作空间,增进社会成员彼此间认同和包容,减少不必要的治理成本。从利益诉求角度出发,社会生活共同体关键在于建立和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基层党组织运用各种组织机制,引领社会生活共同体,通过制定相关规章政策,寻求各主体间的利益契合点。此外,共同利益能够催生社会互助组织,推动完善社会生活共同体。近年来,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基于共同利益的互助合作机制,例如构建社区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基金会、社区残疾人协会等互助组织,培养社区居民助人自助的情感认知,增强人们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归属感与获得感,进而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价值体现。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汪娅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