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大树村的25个日夜

发布时间:2024-03-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柴 静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连云港儿女以不同方式谱写了一曲曲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艰苦奋斗、为党和人民伟大事业拼搏奉献的不朽诗篇。来到连云港大树村就可以感受到这片红色热土的深厚底蕴与精神气质。

  大树村位于苏鲁交界、赣榆麓、黑林镇区东北部,是有名的红色堡垒村。早在1938年,村民熊友生、熊化民等人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建立了大树村党支部,是赣榆县最早建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也是大树村最初的红色基因。抗日战争时期,大树村地处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形势比较稳定,党组织健全,群众基础好,成为著名的红色堡垒村。

  刘少奇同志曾在连云港大树村工作生活战斗整整25天。1942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同志受中央指示回延安工作并筹备七大,毛泽东主席指示刘少奇在由华中返回延安的途中,顺路检查指导山东工作。而刘少奇来到山东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党政军军事指挥上不统一的问题,帮助山东理清工作思路,扭转山东抗战的被动局面。19423月,刘少奇从盐城阜宁的单家港出发沿着苏鲁地下交通线穿越陇海路到达临沭县朱樊村,他来到朱樊村第一件事就是将山东党政军的领导干部召集起来,进行集中谈话,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山东面临的具体形势和困难,明确了日后的斗争任务和方向,并发出了党史上著名的少奇三问,即为什么没有取得对敌斗争的优势?为什么没有树立起基本的群众优势?为什么群众没有真正发动起来?除此以外,刘少奇还仔细查阅了山东分局的党刊党报,全面了解了山东当时的具体斗争情况,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原则性,果断处理好山东抗战斗争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开启了山东工作全新篇章。随后6月,刘少奇随中共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移驻大树村,化名胡服。

  为了避开敌军的扫荡,刘少奇一行来到大树村时已是深夜,后勤将他安排在了一户老贫农的家中。刘少奇到时,这户人家正在为他腾房子,其中还有一位病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往外挪。刘少奇见状急忙上前制止:病人是要休息的!我们就算几天几夜不合眼又有什么关系呢?当晚他就和警卫员在堂屋凑合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他又赶忙派人给这位病人送去药品,当时根据地并不能自己制造药品,这些药是上海华中局的同志专门为刘少奇在长途行军中准备的。刘少奇恳切地做随行人员的思想工作:药就摆在那里,哪有不给病人吃的道理呢?我们革命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百姓的冷暖吗?百姓的病一分钟都不能耽误,而他自己的病却是能拖就拖,能忍则忍。每当胃病复发时,他就怀里揣着一个暖水瓶坚持工作。当时115师部给刘少奇送了两袋小米,他转手就送给了大树村生病的村民熊方标。多年来爷爷一直珍藏着救命的黄米袋子。他在弥留之际,特别交待要保存好米袋,要不忘这份恩情,要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熊方标的孙子熊传勇,正是现在刘少奇旧居管理员,曾这样深情地回忆到。在大树期间,刘少奇还十分关心大树村青少年的成长。当时,滨海区抗日子弟学校,就设在大树村,这也是今天大树小学的前身。刘少奇经常到大树抗日子弟小学为学生讲解革命历史和理论,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建设新中国。他还亲自为大树抗日子弟小学修改校歌,鼓励教职员工为抗战培养人才,勉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同学们,同学们,前进的困难要我们克服,解放的担子要我们担当。我们为抗战而学习,为胜利而斗争。前进吧,前进吧!大树抗小的学员,祖国未来的希望。铿锵有力的旋律寄托了刘少奇对大树村青少年的殷切期望。

  在大树期间,刘少奇非常注重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他发现,全国都在开展的双减运动,在大树村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这一切源于以熊老七为首的反动势力相当嚣张。熊老七是大树村的头号大地主,霸占良田几百亩,经常欺压百姓,村民敢怒不敢言。为了能顺利开展双减运动,刘少奇首先找到团长孙汉卿,了解当时大树村减租减息开展的情况,随后找到熊方文等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思想发动工作。刘少奇先以安源路矿工人团结战斗取得罢工胜利的例子来启发他们,接着又随手拿起桌子上的筷子,形象地比喻说:一根筷子很容易断,一把筷子就不易折断了。然后又问:打人是伸着巴掌打重,还是握着拳头打重?熊方文说:还是握着拳头有力的多呀。这一生动的比喻,一下子就让老百姓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在刘少奇的启发下,大树村的贫苦农民建立起了第一个雇工组织——职工会。在农历端午节第二天的晚上,七十多名长工扛着叉、耙、扫帚、木锨来到熊家大院,高呼实行减租减息,要求增加工资的口号。熊老七迫于职工会的声威,答应了减租减息的要求,签订了增粮增资的合同,双减运动第一次在刘少奇的带领下取得了胜利。斗倒熊老七后,大树村职工会又帮助周边十多个村开展双减运动,都取得了胜利。后来,大树村减租减息工作经验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得以推广。大树村的村民不仅分得了粮食,雇工待遇也实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让大树村村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利益奋斗的党。距离刘少奇离开大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乡亲们围坐在少奇同志的周围,看着他脚上那双早已磨得没有了底、露出大半个脚趾的布鞋,既心酸又敬畏,劝少奇换一双再走吧,刘少奇看着大伙儿说:这双鞋啊,陪着我走南闯北功劳不小,我缝一缝补一补还能穿还能走啊。你们不要把心思放在我个人身上,要放到四万万同胞身上。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刘少奇同志真正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修养。1942711日,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安排,刘少奇一行在115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率部护送下,渡过沂沭河,重新开启了返回延安的艰难行程,一路艰难跋涉,于1230日顺利到达延安。

  大树村沿着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抗战期间,大树人民赤胆忠心、参军保国、踊跃支前,成立剧团慰问演出,在大吴山战斗救治伤员,用小车运粮支援淮海战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大树村参军青年四十多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大树人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老区精神:最后的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作者单位: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朱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