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引培更多战略科学家

发布时间:2021-12-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陈 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科协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更好地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出积极贡献。

为何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

什么是战略科学家?我认为,首先必须是科学家,是在某一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产生重大影响的高端专家。其次,必须具有前瞻思维、长远眼光,善于在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把握发展规律,提前谋划布局,抢占下一轮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这一点对于我们国家的科学家至关重要,过去我们更多的是跟随、追随发达国家已出现的先进技术,而在创新引领上处于被动地位。再次,必须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善于带领科研团队,有效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例如当前正在推进的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必须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一切的科技领军人物。

为什么要培养战略科学家呢?一方面,培养更多的具有全局视野、系统思维的战略科学家,可以为国家科技发展决策提供高端智库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战略科学家,可以将国家已确定的科技发展目标,更准确地传递到科学研究领域,团结带领科学家团队实现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不断完善战略科学家发现培养激励使用机制。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国家需要在体制机制层面进行改革创新。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改革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加大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专项支持力度,从创新链的源头开始扶持,率先形成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加快形成更多向上捅破天的基础理论成果,厚植更多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群体;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培育应用科学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加大资本市场、风投创投、科创基金的政策引导力度,让应用科技成果和战略科学家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容量中获取收益;三是充分发挥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加大科技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依托其跨专业、跨领域、跨区域等独立第三方组织的优势,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定的深度、广度和行业认可度,营造有利于科学家潜心研究的社会环境。

江苏如何培引更多战略科学家

江苏要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必须奋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作为科教大省、人才大省,江苏历来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江苏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体系,相继出台科技创新40”“人才26”“人才10”“知识产权18”“科技改革30等政策举措,极大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在培育战略科学家方面,江苏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如“333工程、双创计划、双创团队、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特色人才项目,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与创新发展,有效集聚了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近五年来,入选国家级人才1300多人,约占全国10%;国家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26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48人,约占全国14%。应该说夯实了人才发展基础,为战略科学家的涌现搭建了各级各类成长舞台。在江苏工作的两院院士目前有一百多位,各类人才数量、质量、层次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对照战略科学家的要求,可完全与之相匹配的还比较少。这就导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虽然多年持续保持全国前列,但有高原高峰的问题尚未有效突破,在周边,无论上海、浙江杭州,还是安徽合肥,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引进培育更多战略科学家,要跳出江苏看江苏,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去思考问题。同时,我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就战略科学家而谈战略科学家,应该培育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在内的人才梯队,培养储备一大批具备成长为战略科学家能力的后备人才队伍。

为此,我们建议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科教大省、制造业大省和外向型经济大省的优势,在提升产业链水平和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通过建立全过程全周期创新生态链,进一步打通江苏制造与上海强大金融、浙江数字经济、安徽新兴科创之间的合作通道。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改革科研体制机制,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促进科技人才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担纲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我为主培养一批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科研院所要聚焦高精尖缺卡脖子领域,当好高校与企业间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支撑江苏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开路先锋。在此基础上,战略科学家在江苏涌现一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开路先锋,必须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实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创新是关键引领,人才是关键支撑。要紧紧围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加强人才工作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开路先锋。

进入人才发展的新节点,江苏应聚焦科学家、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等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工作从量到质的转变。要坚持长远眼光,注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培养储备一大批具备成长为战略科学家能力的后备人才队伍;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集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卡脖子科技人才;对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强重大平台载体、人才创新联合体等建设,不断提高聚才能级,放大育才效应。

江苏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区域创新能力多年在全国领先,科教质量也在不断优化,我们要进一步将江苏的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科协主席,南京大学原校长。本刊记者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