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

发布时间:2022-01-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刘峻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扬子江联通大海、交汇运河、汇聚名城的独特条件,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建设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千百年来水韵江苏的自然风貌和稻耕鱼盐、舟楫通达的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长江文化,塑造出大气温润、敦睦柔和的人文风貌。新发展阶段,我们应立足长江江苏段丰厚的文化积淀优势,以长江文化为引领,整合长江特色文化资源要素,打造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理想图景。

南京长江沿岸风光 摄影 熊伟

整合特色资源要素,构建长江文化发展新空间

打造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挖掘守护好长江千年文脉,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贯穿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塑造江苏区域现代化的特色优势。

架构自然与人文和谐空间格局发挥沿江重要河网的水文化功能,加快沿江、大运河、淮河、黄河故道、通榆河地区特色文化空间整合,一体建设高品位文化走廊和高水平旅游走廊。彰显重要湖泊的生态文化功能,重点建设太湖、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等水韵文化特色功能区,打造江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绿心。通过沿江、沿海、沿河、沿湖等重要轴线串联交融,汇集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各现其美的文化功能,构筑整体联动发展、相得益彰的江苏文化空间新格局。

绘好水韵江苏特色名片立足长江大保护,突出生态内核,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把生产岸线变成生态岸线”“文化岸线,抓住特色示范两个关键构筑更多标识度高、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高品质特色风光带,再现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发挥江海河湖特色自然地理优势,以长江水文化为精神内核,通过平原农区、丘陵山区和水网地区的山林河湖串联起沿线江南文化、淮扬文化、汉文化、漕运文化等,打造沿线特色文化走廊,塑造自然与人文和谐辉映的空间格局,彰显江苏丰厚的水韵人文底色。

挖掘长江文化底蕴,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图景

江苏通过文化与山水人城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区域中自然生态、人文资源、城乡建设和人的整体性协调发展,达到各要素的高效和谐。

高标准打造人文特色风光带充分发挥江苏山林水网、江海河湖的资源优势,串联融合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长江文化要素,彰显沿线地区历史文化特色。按照打造精品、提高显示度和认可度的要求,将长江文化嵌入岸绿景美的滨水空间,塑造沿岸历史文化脉络,建设一批山水人城和谐共融的滨水城市客厅,展现山水风貌、秀美生态和人文景观。以长江文化为核心价值,积极借鉴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经验,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加快启动江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世遗理念精细谋划江苏长江文化公园景观遗产线路,有效发挥好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综合功能。重点推进南京一江两岸、南通五山、苏州张家港、泰州泰兴、无锡江阴等地特色示范段建设,连点成片、连片成带,串联形成高质量的人文特色景观带。

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自然遗产、重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行动,实施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工程,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三级管理制度。重点做好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迹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和重要历史地段等特色文化遗产的展示、保护与修缮工作。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强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强化底线管控,采用微改造,尽可能保留历史街区的传统格局、历史原貌和历史信息,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让城市能够触摸到自然肌理、历史脉络和文化记忆。

施展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优先推进城市中心区、历史地段、滨水地区、工业遗产等文脉丰富区域的改造提升,有序推进城市修补和旧城更新。采用渐进式有机更新,对特色文化空间进行精细化设计,统筹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促进空间缝合和功能织补。加强城市特色文化风貌营造,优化城市功能板块布局,完善园林绿地和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打造高品质城市客厅和高颜值背街小巷,提高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促进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塑造高品位城乡人文宜居环境

打造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文化观念与人的全面发展融合互动,营造人文敦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问题,实现区域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打造高品质的人文宜居环境充分挖掘沿江城市文化内涵,利用好各类特色文化资源,以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和社区为契机,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住区综合整治和街区提升改造等内容,增强城市生态文化品质和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生态与人文和谐发展。重视乡土文化、田园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将长江文化效应与乡村山水、田园和村落等空间要素相融合,塑造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传统特色建筑等乡土田园文化空间,彰显乡村地域特色之美,展现江苏鱼米之乡与长江文化水乳交融的特色风貌。

营造浓郁的人文发展环境充分挖掘长江文化遗产,把长江文化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长江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厚植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强化主流舆论宣传和展示,宣扬长江文化精神,以民生共享为纽带,传承、弘扬长江特色文化及其优秀成果,让长江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价值认同,凝聚整体合力。

倡导长江文明新风尚以长江文化精神及其优秀成果为典型示范,弘扬时代新风,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彰显长江文化内涵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营造长江文化与社会文明交融新氛围,建设人文醇厚宜居幸福家园。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道德讲堂品牌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弘扬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品格精神,传递最美人物身边好人道德力量,彰显新时代最美江苏长江人精神风貌。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