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的重要牵引

发布时间:2022-01-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韩 磊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坚决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稳定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江苏发展的重要牵引。这要求我们注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协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加快构建完整高效韧性的内需体系,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积蓄发展动能。

从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扩大内需的现实要义

一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支撑。江苏开放程度高、制造业规模大、产业体系完善、消费能力较强,是国内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也是融入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具备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需求潜力,面向国内需求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服务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能力。因此,通过内需规模扩张、层次提升和结构优化,增强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能够增强江苏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二是适应发展阶段转换的根本路径。经济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分阶段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技术体系和关联方式,要求发展方式与时俱进。江苏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生产看,江苏基于雄厚的实体经济根基形成强大生产能力,但传统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亟待加快向现代产业体系转换,增强产业的要素资源整合能力。从需求看,传统消费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铁路、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也已进入成熟期,扩大内需要由简单刺激消费转向统筹考虑投资、消费和产业协同关系,推进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消费升级与新兴消费培育,激活新型需求潜力。从发展方式看,积极走创新驱动、集约内涵式发展道路,由外需主导、外部依赖转向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内需,推进江苏形成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强健可持续的内需主导型增长体系。

三是应对外需深度调整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时间,江苏参与国际大循环,形成资源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经济循环格局。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面对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不利局面,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避免减弱。特别是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循环动能的弱化程度,放大了外需的不确定性,两头在外发展模式必须调整。相对于外部需求,内需更加稳定,以内需拉动为主能减轻因全球经济波动造成的外需剧烈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使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和可持续。扩大内需,把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更多地聚焦国内和省内,建立强大的有韧性的内需体系,成为推动江苏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

以构建完整高效韧性的内需体系为目标

一是立足稳定经济增长。经济运行一般会发生周期性波动,甚至在外部突发事件影响下出现短期剧烈波动,此时就需要政府用有形之手将经济运行趋势拉回到正常的运行轨道,防止经济短期剧烈波动长期化惯性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就是采取政策措施释放出本地且稳定的需求,从而稳定经济增长,进入正常增长态势。

二是助力产业创新发展。通过内需体系构建促进经济增长,从依靠增加资源投入转向更多依赖创新和整体效率提升,强化创新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江苏而言,一方面,推动产业升级,锻长板、补短板,扩大优质供给,解决低要素成本难以为继后的发展动力源问题,拓展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潜力,在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调整中掌握主动,成为国内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主导推动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资、人力资本投入和创新要素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方面实现更多更大新突破,破除技术发展瓶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注重供需有序衔接。供给实现的基础是需求,新供给亦可创造新需求,从而高质量实现供给需求动态平衡。江苏完备的生产体系保障了高质量供给适应新需求的物质基础,突出的创新实力强化了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的必要支撑,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了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基础要件。但同时也存在供给体系质量效率与需求结构匹配度不高、低端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产能不足并存的问题。故而我们须跳出需求,从供给侧入手,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内需体系构建,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打通供需循环堵点,提升供需体系的完整性和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内需释放路径。

统筹供需两侧促内需的路径选择

一是完善促进消费政策体系。消费是最终需求,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关键因素。要将完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作为促进消费的根本举措,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完善收入政策分配体系,研究制定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举措。顺应消费者行为、消费结构、消费形式的重大变化,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快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街区等新兴消费载体建设,遴选并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新型消费聚集区,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导海外消费回流。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

二是优化投资项目推进机制。聚焦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要生态环境项目、补短板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适度超前推进5G、特高压、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等新型城镇化建设。抓住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等政策机遇,争取更多中央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争取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谋划一批新项目,在粮食、能源、网络等安全保障领域提前布局一批新项目。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在线审批服务,继续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

三是加快培育新的需求热点。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和投资热点。促进消费端变革创新,拓展网络消费、时尚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热点,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消费领域。快速捕捉新消费热点,鼓励发展体验经济、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等新模式,引导宅经济合理有序发展。不断培育新的投资热点,加快场景应用与产业拓展深度融合,在大力推进示范应用中实现技术迭代、业态生成,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中前瞻布局一批可形成巨大实物量的投资项目。

四是建设高效协调市场体系。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破行政隐形边界,最大限度减少多级政府对微观市场主体的干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探索跨区域财税分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构建跨区域合作的长效机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