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送后唐的三次谣言

发布时间:2022-02-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段培华    

公元9261月,刚刚建立三年的后唐王朝走向巅峰,成为五代时领土最大的中原王朝。然而,就在这时,一则后唐远征军统帅郭崇韬割据自立、皇帝李存勖驾崩的谣言,在中原大地流传开来,这则谣言打开了后来一系列谣言的潘多拉魔盒,短短三四个月就引发了四次动乱,彻底断送了李存勖的后唐王朝。

谣言一:统帅割据、皇帝驾崩

后唐王朝的开国之君李存勖,字亚子,有着生子当如李亚子的美誉。他一箭消灭割据幽州的刘仁恭,一箭击退契丹,一箭消灭后梁,以三箭传奇名扬历史。经过多年苦战,终于在公元923年统一北方,建立后唐帝国。为了表彰功臣,皇帝李存勖给功劳最大的三个人——郭崇韬、朱友谦、李嗣源,都颁发了免死铁券。

统一北方的李存勖并没有停下奋进的脚步,决定再接再厉,消灭蜀地割据势力。于公元925年底,派郭崇韬为远征军统帅。郭崇韬也不负众望,仅用70多天就消灭了前蜀政权。此时,后唐国力达到顶峰。除了割据江淮的吴国外,其它南方割据势力纷纷表示臣服。公元9261月,蜀地远征军班师回京的前几天,一个意外发生了:由于统帅与宦官集团关系恶劣,随军太子和宦官在郭崇韬没有任何罪状的情况下,设计谋杀了他。之后,皇帝将错就错,又诛杀了郭崇韬留在中原的家属。中原与蜀地相隔崇山峻岭,古代消息传递不及时,中原之人并不知道这些变故的真相。于是,中原大地开始流传了这样一则谣言:远征军统帅郭崇韬意图在蜀地割据自立,杀害了随军的太子,所以皇帝才杀了郭崇韬留在中原的家属;皇后因为太子被害而迁怒皇帝,将皇帝也毒死了。应该说,这则谣言比较幼稚,皇后怎么可能随便把皇帝毒死。不幸的是,这则并不高明的谣言,却在河北魏州中下层士兵中广为流传,许多士兵对此深信不疑。公元9262月,由于相信地方动乱、皇帝驾崩、朝廷处于混乱,魏州爆发兵变。兵变士兵的领袖只是一名赌输了钱的普通士兵,并没有推翻皇帝的政治诉求,且不久后,兵变的士兵就发现,皇帝没有驾崩,且朝廷正不断组织官军前来平叛。单独反叛的魏州很难抵挡源源不断而来的平叛军队,被谣言所误的兵变士兵一边抵抗一边不断乞求朝廷赦免。朝廷没有选择赦免,反而扬言要将兵变士兵全部诛杀。无奈之下,兵变士兵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拼命抵抗,多次打败前来讨伐的官军。这次本来只有几百人的动乱,引发了连锁反应,叛乱规模越来越大,一发不可收拾。看到魏州叛乱始终无法平定,皇帝李存勖不得已派遣李嗣源率领禁军前往魏州平叛。

谣言二:皇帝将处死远征军的将领

在中原地区,第二位功臣朱友谦与伶官集团矛盾加剧。由于没有给伶官足够多的贿赂,伶官罗织罪名,诬陷朱友谦、郭崇韬两位功臣勾结造反。在没有详查及公布罪状的情况下,皇帝李存勖赐死了朱友谦,又赐死了他留在中原的儿子以及几名部将,同时派遣使者到蜀地,赐死了他在远征军中担任将领的儿子。

此时,圆满完成征蜀任务的远征军正按原计划返回京城洛阳。途中听到朱友谦被杀的消息后,一则谣言又流传开来:皇帝要杀掉远征军中所有与朱友谦相关的将领。这则谣言让高级将领康延孝和原朱友谦的部将再也不敢返回京城。在他们的蛊惑下,公元9262月,一万多名士兵兵变,他们也没有推翻皇帝的想法,只想留在蜀地割据。

这次兵变将领级别高,规模也比魏州兵变大,但此时的后唐政权仍然正常运转,经过几番激战,一个月即平定兵变。虽然这次兵变顺利平定,但这次兵变也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一方面,兵变严重削弱了远征军的实力,也瓦解了远征军的军心,随军太子已难以掌握这支远征军;另一方面,这次兵变拖住了远征军一个月,使得中原地区相对空虚,皇帝直接掌握的兵力捉襟见肘,给各地反叛者以可乘之机。

谣言三:皇帝要杀死全部亲军

公元9263月,蜀地远征军兵变的同时,第三位功臣李嗣源正在魏州前线负责平叛。他率领从京城而来的禁军以及各地汇合而来的官军,准备进攻魏州城。应该说,李嗣源是后唐数一数二的名将,叛乱平息指日可待。然而,就在攻城的前夜,又一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发生。前线的禁军哗变了,兵变的士兵计划拥立李嗣源称帝,胁迫他进入魏州城,希望与魏州城的叛军联合造反。经此变故,城外官军纷纷溃散,叛军势力越来越大。

这次兵变的禁军士兵并非李嗣源的嫡系,反而是皇帝直接指挥的亲军部队。亲军怎么会造反?原来,当时禁军士兵中又流传一则谣言:皇帝要尽数杀死自己的亲军士兵。皇帝要尽数杀死亲军,这当然是谣言,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为什么亲军士兵会相信?原来,这则谣言的来源,不是别人,正是亲军高级将领郭从谦,他是第一位功臣郭崇韬的亲信。也许是为了避祸,也许是为了给郭崇韬报仇,郭从谦对亲军士兵说,只要皇帝平定了魏州叛军,就会把他们全部处杀。不明真相的士兵非常害怕,不愿消灭魏州叛军,前线的亲军士兵首先哗变。

李嗣源被胁迫与魏州城叛军汇合时,本无意反叛,但他与叛军汇合,已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反叛。此外,李存勖的后唐王朝不重视公信力,多次食言。郭崇韬、朱友谦、李嗣源有免死铁券前两位毫无罪名即被无辜杀害。前蜀国君投降后,承诺免死,不久后也被全族诛杀。后唐王朝的一再失信,让李嗣源不相信免死铁券能保住性命。无奈之下,李嗣源决定与魏州叛军联合造反,率军一路向京城进发。此时,征蜀的远征军也正在返回京城的路上,如果及时赶到,也能增援相对空虚的京城。这时,又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变故发生:公元9264月,在郭从谦的带领下,京城的亲军士兵成建制兵变,皇帝亲自率军与叛乱的亲军作战,却被一支流箭意外射死。最终李嗣源的军队异常顺利,兵不血刃就进入京城。此时的征蜀远征军因为第二次兵变,耽搁了一个月,皇帝死了十余天才返回京城,已经无能为力,随军太子也在返程途中绝望地自杀,李存勖的后唐王朝就这样被一系列谣言给断送了。

谣言一再引发动乱有其内在原因。李存勖的后唐王朝,没有及时处置谣言。当时社会存在许多谣言,这些谣言并非都是反对朝廷的言论,大多数只是些对各种事情的肆意臆测和对各种人物的无端诋毁。后唐朝廷不但没有辟谣,皇帝身边的宦官、伶官甚至利用这些谣言攻击自己的对手——郭崇韬、朱友谦等人。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谣言是一把双刃剑,谣言也是没有边界的,小的谣言没有及时处置,会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大谣言,谣言的矛头也会指向自己,最终自己也成为谣言的受害者。

在后唐的一系列谣言事件中,牵涉到了三位免死铁券的功臣,皇帝李存勖当时也没有要兔死狗烹的想法。当时的后唐才刚刚建立三年,远远没有统一全国,皇帝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消灭各地割据政权,正在依靠这些功臣。但谣言让皇帝、重臣、士兵纷纷卷入其中,是非难辨,一发而不可收拾,加速了局势的恶化,最终颠覆了李存勖的后唐大厦。

(作者单位:群众杂志社)

      责任编辑:张李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