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容错机制的激励效能

发布时间:2022-02-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陈 朋 戚宋旸    

正确的路线制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在国家治理中,干部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特殊的角色期待。一直以来,我们党就注重激发干部队伍的工作效能。激励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容错机制深受关注。当前,需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把容错机制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容错机制发挥激励效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发挥容错机制的激励效能等重要问题。

容错机制是一种重要激励方式

容错原本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概念,是指尽管发生一个或若干个故障,程序或系统仍能正确执行其功能。它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功能:第一是约束故障,防止故障影响继续扩大;第二是检测故障;第三是恢复系统。由此可见,容错主要是为了纠正系统发生的小范围错误,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进而对系统的整体运行构成威胁。政策制定和执行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一定的容错机制。一方面,现代政治生活日趋复杂,面对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情势,人们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另一方面,人类的认识有其局限性,不可能穷尽对所有事物的认知,总会出现一些认识误区。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应的容错机制给予包容和理解。

实际上,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人们之所以需要容错机制,并不仅仅因为它是对复杂情势下人们难免出现失误的宽容,更是源于它承担着重要的激励功能。激励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世纪20年代,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就提出了这个话题,并逐渐形成了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和综合型激励等三大激励模型。所谓内容型激励,主要就是关注哪些因素能发挥激励作用。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它将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因素视为重要的激励要素。所谓过程型激励,主要就是将行为与激励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过程,着力探究行为预期激励进一步采取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继承这两大激励模型的基础上,综合型激励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他看来,激励效能的发挥并不仅仅维系于某个单一因素。它受激励体系、奖惩制度、工作分工、团队结构、考核方式、领导态度及作风、组织宽容、合理容错等多重因素制约。应该说,这回应了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及现实激励难题,也为构建容错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比如,调研发现,一些干部不仅将晋升看作重要的激励方式,而且也看重组织的包容、公众的体谅、容错免责等层面的软激励。这充分说明,当前把容错机制看作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影响容错机制发挥激励效能的三要素

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容错机制承载着人们的诸多期待。但是,要想发挥其应有的激励效能,还需要弄清楚三大要素。

容什么错从容错机制的本体含义可以看出,其关键字是。也就是说,要弄清楚何种可以容、何种不可容。20165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这是当前全国各地界定可容之错还是不可容之错的主要参照。随后,一些地方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更加明细的标准。比如,《江苏省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办法》提出了六看,以分清是失误错误还是违纪违法、是无心之过还是明知故犯等。其他地方也大致如此。纵观这些政策文本可以看出,可容之显然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出于公心不谋私利的失误或偏差,而不是违法乱纪之。只有把这个基础性问题弄清楚,才能推动容错机制有效运转。

如何容错公共政策理论表明,科学合理、周密完整的程序,对于政策的执行落实至关重要。容错机制激励效能的发挥同样与其程序是否明确、是否科学合理密切相关。当前,一些地方的容错机制大多设定了一些必不可少的程序,如提出申请、调研核实、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广泛听取意见、及时组织会商、形成处理意见、严格审核把关、认真沟通反馈等。应该说,这些程序总体上涵盖了容错机制的主要环节,有其合理性。

容错后怎么办这是容错机制建设的后半篇文章。因为,容错不是一容了之,也不是为了免责而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就意味着在容错意见作出后,要妥善处理容错的后续环节。比如,做好心理疏导,及时了解被容错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当事人放下思想包袱,真正释放容错机制的激励效能。一些地方的典型案例表明,能不能做好容错机制的后半篇文章,是影响容错机制发挥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

着力推动容错机制释放激励效能

推动容错机制释放激励效能,不仅要弄清容什么错、如何容错、容错之后怎么办,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有效突破。

明细容错标准清晰、明确的标准是容错机制释放激励效能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性工程,也是维系其生命力的必备要素。实践表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明晰具体的标准,再依据这些标准来研判错误行为是否可以纳入容错范畴,是容错机制得以启动的前提。当前,各地虽然制定了容错免责办法,对什么错可以容、什么错不能容等作出了规定。但是,总体上看,粗放式特征仍然比较明显。比如,有的地方将有无造成重大损失以及是否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作为判定是否纳入容错机制的主要标准。但是,对到底多大程度才算重大损失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还比如,同经济损失相比,对于社会心理遭受的创伤、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的损失如何衡量,也没有作出说明。诸如此类,都是制约容错机制发挥激励效能的因素。这就要求对类似模糊的研判标准作出进一步细化。

抓住容错流程的关键点如果说明细的标准是容错机制建设的前端环节,那么规范完整、易于操作的流程则是充分释放容错机制激励效能的中枢环节。当前,虽然一些地方制定的政策文本或详或略地勾画出了容错机制的流程图,但是对何以启动这个关键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地方规定当事人主动提出容错申请以后,组织、纪检监察及其他相关部门再正式启动调查核实等后续环节。表面上看,这一流程合乎情理。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当事人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并不会主动提出容错申请。这就意味着,要着力优化容错申请这一环节:一旦当事人心存忧虑,其所在单位或地区党组织就应为其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当事人提出申请。只有打通这最先一米,才能畅通容错机制的整个流程。

注重执行落实公共政策理论表明,政策制定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环节——执行落实。这是政策工具运用和政策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正如美国学者艾利森所言,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有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可见政策执行落实的重要性。对于容错机制而言,其激励效能的发挥同样与执行落实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应重点抓好执行落实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抓好一把手。调研发现,一把手对政策的理解程度、拿捏水平和主观态度,直接影响着容错机制能不能启动、处理意见如何作出。当前,要强化一把手的政治判断和责任担当,对于明显存在疑虑和缺乏担当精神的一把手,上级部门应加强指导,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其端正思想认识,引导其积极落实政策。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科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佳婧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