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苏州实践

发布时间:2022-03-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室    

高端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苏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制造立市、制造强市,坚定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持续锻造和巩固制造业发展长板。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达41308亿元,同比增长17.2%

苏州信达生物国清院实验室开展新药试验和开发 摄影 杨海石

抓创新驱动,强化创新的核心地位和支撑作用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7.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2.5%一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事关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抢抓国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机遇,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正式启动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高标准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材料科学实验室。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向龙头企业征集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芯片制造、高端医疗等领域形成一批攻关项目。去年,全市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二是聚焦企业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度重视科创板对高技术性、高成长性企业的支持功能,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推动38家企业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三(截至2021年底),90%以上集中在制造业。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有效高企数量11165家、居全省第一,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80%,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100%。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数量17942家,同比增长42.5%。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民营企业牵头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盛虹集团的纤维界面处理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魔门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实现复杂真实道路环境下的L4级自动驾驶。三是聚焦市场发展导向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着眼打通科技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建成全国首个先进技术成果区域转化中心——长三角转化中心,加快建设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更多更快转化落地。2021年,全市25个项目获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创历年新高。近年来,信达生物的PD-1/PD-L1单抗药物、亨通的海底光缆、苏大维格的微纳光刻、纳维的大尺寸氮化镓衬底等率先打破国外市场垄断。四是聚焦创新首要标准推进苏州制造品牌建设组建苏州制造品牌国际认证联盟,设立苏州认证服务中心,编制苏州制造标准57项,发布苏州制造品牌认证企业产品。2021年,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全市获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7家次、江苏省省长质量奖13个、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17家次,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抓集群布局,巩固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优势

苏州作为工业大市,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善,拥有国内领先的规模优势,工业门类涵盖35个工业大类、167个中类、491个小类,拥有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三个万亿元级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抢抓数字经济时代机遇,顺应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以集群形式推动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一是系统谋划建设产业创新集群把创新集群建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今年,以新年第一会形式部署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制定实施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相关指导意见、2025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清单和若干政策,形成立体化的一揽子政策支持体系。重点支持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2021年实现产值规模达3707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9.75%。其中生物医药产值达2002亿元,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首次跃升全国第一,产业、人才、技术3个单项竞争力均居全国首位;纳米产业跻身全球八大集聚区之一,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多措并举提高产业链韧性推动更多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进入价值链中高端,集中推进新型显示、软件与集成电路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发展。建立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形成包含一个发展规划、一个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等的八个一产业链发展模式,集中推动新型显示、软件与集成电路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发展。太仓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了舍弗勒、慕贝尔、合兴等300多家知名企业,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燃油喷射系统等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三是强化配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做强金融资本支撑,成立规模60亿元的首期苏州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注入优质资本活水。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等九大重点领域,建成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园等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1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抓赋能提质,全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注重把握数字化变革的大趋势,瞄准数字经济主赛道”“新赛道,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2021年,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0634个(涉及工业企业715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054家),力争2023年实现1.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一是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引进国家15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中的12家落户,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上云企业等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分中心等平台载体落地苏州。抢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先机,获批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千兆城市,累计建成5G基站2.7万个、新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2个,数量领跑全省。二是强化标杆工厂示范引领2021年新增全球灯塔工厂3家,累计数量5家,位居全国第一。推动标杆企业经验输出,组织200多家企业走进灯塔工厂交流学习,推广智能制造顾问制度。张家港市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0个,数量位居全省县(市、区)首位。波司登集团通过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系统(GiMS)升级,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荣登Brand Finance2021全球最具价值服饰品牌TOP50榜单三是创新推出贷款贴息政策出台智能化改造贴息奖励实施细则,设立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贴息奖励资金,市级财政按照项目贷款额的1%给予贴息奖励,各县级市(区)按照不低于项目贷款额的1%给予贴息奖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截至2021年底,41家银行参与智能制造贷合作,与383家企业签订专项贷款合同,授信总额248.6亿元,实际发放贷款73.3亿元。

抓开放合作,深层次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苏州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规上工业总产值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具备区域配套强、辐射广的内循环优势;以开放带动汇聚国内外高端要素,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集聚高地,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1400亿美元,约占全省三成,具备开放程度高的外循环优势。一是全方位融入全球产业链抓好中新、中德、中日、海峡两岸等重大开放平台,积极发挥20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的主阵地作用,吸引外资项目落地。目前,苏州实际运营外资企业近1.7万家,156家世界500强投资落地400多个项目,全市规上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超过1/3。省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达151家,占全省总数的51.2%90%以上外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二是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上海共同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协同发展服务平台,两地集聚开放共享仪器设备5万余台(套)。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加快对接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3个核心产业及航空航天等6个重点产业。相城区在上海虹桥设立数字经济创新园区,打造产业联动、创新协同、政策衔接、服务融通的共同体;太仓市积极布局航空航天一中心三基地,建设上海资源溢出的承载地、高端制造的协同区。全力推动南北挂钩合作,融入省内区域协调发展,苏宿挂钩合作20年、共建园区15年以来,宿迁累计承接苏州各类转移项目952个、到位投资额780亿元,带动就业近50万人。2021年,苏宿工业园以占宿迁0.1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宿迁市5%的规上工业增加值、4.5%的实际利用外资。三是深化苏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围绕建设一区四高地尤其是高端化产业高地的定位推进改革集成创新,率先提出并推动江苏自贸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试点,在全国首创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等,形成全国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基于制造业的优势和需求,创新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等4项改革成果,获评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抓要素保障,持之以恒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2021年,全国工商联公布《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苏州位居全国第三,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生态。一是集聚高端人才发展高端制造业,人才是第一资源。聚焦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全面助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更大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出台《关于聚力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助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意见》,全力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工作品牌、打造国家级人才平台。启动实施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认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紧缺人才7211人,占入选总人数的65.36%。以一事一议方式,全力引进处于世界科技前沿、能够迅速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原创性顶尖团队。连续举办13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引进省双创人才314人、姑苏领军人才644人,带动项目落户9069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超过95%二是保障项目用地大力推进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划定101.2万亩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线,5年内实施100平方公里低效产业用地更新,为先进制造业项目预留空间。在全国率先建立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数据平台,强化亩产论英雄”“绿色论英雄导向,建立6大指标体系,区分ABCD四类企业,实行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政策,参与评价企业7.7万家。三是创新服务举措精准助力企业申报资金扶持,创新政策计算器,集成包括国家、省、市、县级市(区)不同层面政策的大数据库,经整合归类后,企业搜索关键词1秒智能生成报告,变企业找政策政策找企业。截至2021年底,汇集各类政策9048条,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近5万家,匹配次数超7.1万次。

制造业是苏州发展的基本盘,近10年来,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终稳定在41%以上。着眼未来,苏州将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发展量质并举、以质为先,让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之路走得更稳健、更坚实。

(执笔人:沈向东、朱海勇、陈新林、吕朝阳)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