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06-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刘双双    

数字金融是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产生的金融新业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金融是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数字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选择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服务,使金融资源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金融,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夯实金融科技支撑,聚焦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的痛点难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数字金融对于改善乡村地区金融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地区的发展日益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

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金融服务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自身业务、资金、客户等方面的优势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pp等载体,面向乡村提供信贷、支付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惠金融服务。比如,农业银行的惠农e、邮储银行的“E捷贷等都是面向乡村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电商平台的乡村产业链金融服务除了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也开始面向乡村提供数字金融服务,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是电商平台的金融科技部门。当前,淘宝电商、京东电商等在乡村呈几何级增长,促使地方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联合构建数字金融体系,为乡村数字金融服务场景和产业链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三方网络金融平台的金融服务第三方网络金融平台形式多样,如微信理财通、陆金所等互联网金融管理平台,在乡村客户理财、信贷等方面提供数字金融服务。一些互联网借贷公司也为农民、中小微企业等提供数字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作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首批省份之一,江苏积极发展乡村数字金融,不断满足农民在发展致富产业、提升生产生活便利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创新江苏银行积极进行数字化金融创新,发挥涉农类网络平台作用。2020年,江苏银行利用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推出网贷产品e,主要针对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土地经营权受让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在线申请、审批、放款服务,提高三农融资范围和效率,进一步丰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金融服务功能。

主动对接电商平台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深化与京东集团合作,提升乡村产业链金融服务能力。京东集团通过自身高效的数智化供应链能力,已在乡村形成销售、配送、金融三位一体的综合三农服务体系。20225月,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与京东集团进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会商,京东集团将发挥其在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数字金融等方面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江苏全面乡村振兴。

推进与第三方网络金融平台深度合作江苏省商务厅牵头组织与浙江网商银行合作,提高乡村数字金融可得性。20198月,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等四部门与浙江网商银行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助推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数字金融的方式,让三农群体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

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兴化市政府积极与数字科技企业合作,为蟹农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2021年,兴化市政府与中诚区块链研究院、交通银行合作推出蟹农贷信贷产品。针对蟹农信用数据获取难、申贷难等突出问题,借助中诚区块链可信数据平台,创建兴蟹宝公众号,对申贷蟹农进行信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线上即可完成申贷放贷所有业务环节,贷款利率从8%以上降为3.8%左右,极大降低农户的贷款难度和融资成本,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

推动数字金融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当前,江苏乡村数字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数字金融在赋能乡村振兴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找准方向,完善对策,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使数字金融在乡村振兴中迸发出更大动能。

优化乡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乡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乡村金融数据采集、共享等方面的合理利用,推动农业生产、销售等产业数据及农户经营、信贷等个体数据共通共享。对乡村金融营业网点、自助服务终端等基础装备设施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围绕农业产权交易、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农户个人金融服务等开发线上普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的金融服务渠道。持续进行互联网降费提速,提高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可得性。

构建涉农金融科技发展生态环境深入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先进示范单位可将其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的地域,为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深化科技创新对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将涉农金融科技创新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试点范围,为数字金融科技创新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优化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建立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差异化金融政策,建立良好的试错容错及激励机制。

深化乡村数字金融服务引导农信社、农商行等乡村金融机构树立数字化服务思维,通过自身研发或与科技公司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数字金融布局,积极鼓励互联网小贷、保险、私募基金等进入乡村数字金融领域,加快构建多层次、个性化、有差异的乡村数字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深入分析乡村群体金融需求和风险偏好,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创新授信、担保和反担保机制,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灵活化的金融服务。聚焦高科技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场景,完善移动支付、数字理财等金融产品,提供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数字金融服务。

提升乡村群体金融科技素养探索建立包含地方乡村振兴局、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多元化乡村数字金融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农商行、农信社等乡村金融机构地缘优势,针对乡村居民认知和习惯特征,采用海报传单、现场解说等线下形式,开发数字金融知识网站、财商在线测试等数字化工具,开展数字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围绕数字设备使用技能、金融科技风险防范、信用信息知识等内容,通过设备实际操作、金融诈骗案例讲解等形象生动的手段引导农民接纳信息时代的金融消费理念和模式。加强金融风险宣传,引导农民注重个人信息和财产的保护,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完善乡村金融数字化监管机制引导土地确权、农业补贴等公开信息与涉农金融机构的数字风控技术结合,帮助银行识别出高质量农户。构建乡村数字金融监管制度、指标及监测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权责,提升乡村数字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机构乐于参与、村民积极使用、监管风险可控的良好生态环境。建立数字金融企业的市场准入规则,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高乡村数字金融监管的科技水平,构建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风险预警及防控体系,加强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保护力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