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年运河淮安段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06-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徐成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淮安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识性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近年来,淮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建设,着力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淮安样板,现代航运、生态廊道、文化旅游功能得到显著提升,流淌千年的京杭运河淮安段被赋予绿色新动能,与日新月异的运河之都共同谱写新时代壮丽东南第一州繁华盛景。

吹响示范号角 再绘航运盛景

京杭运河淮安段全长61.8公里,其中淮安船闸至九龙湖公园段被列为全省4个代表性航段之一。201910月,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2020年,高质量完成淮安船闸至九龙湖公园段约16公里建设任务。2021年,全面实施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聚力将京杭运河淮安段打造成为集智慧航运、生态修复、文化旅游、都市休闲、滨河运动于一体的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

如今,淮安已形成省市共建、市级主导、部门牵头、分区包干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建设顺利实施。围绕共建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淮安市政府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委、市政府将京杭运河绿色航运建设纳入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内容,成立市级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部门(县、区)通力配合、分工明确,将京杭运河绿色航运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一着不让抓好落实。市交通部门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服务和管理,推动各项建设工作有序实施。

紧扣畅通、文化、绿色主题,坚持功能性、景观性和特色性,在城市空间布局、大运河百里画廊和交通四行系统等规划充分对接融合的基础上,精心编制淮安船闸至九龙湖公园示范区建设方案和全线综合整治工程方案,涵盖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桥梁亮化、堤路贯通、绿色港口、文旅打造、航道工程、智慧港航等方面,做到水上岸上联动治理、堤内堤外共同美化、滨水空间与近水片区一体化设计,实现优美环境、优质航运、优良生态、优秀文化的有机融合。

在统一规划、一体建设的基础上,秉持一区一特色每一个亮点即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建设理念,以大运河百里画廊工程为总抓手,整合运河文化资源、提升关键节点功能品质,高质量打造亮点景观,突出鲜明地标,充分展示淮安段航运魅力,让游人感受到运河丰富的生态内涵、视觉内涵、文化内涵,让淮安成为人们探运河古今、听运河故事、赏运河美景、品运河文化、感运河活力的向往之地,打响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城市品牌。

筑牢生态基底 打造绿色长廊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建设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从护水、治污、建景入手,持续改善运河沿线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一河清水、两岸绿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目标。

还岸于民实施京杭运河淮安段综合整治,统一示范段和非示范段整治标准。从市、区(县)到街道成立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出色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居民拆迁安置、企业搬迁等一系列任务。全线拆除厂房、老旧民房、违章设施等约11.4万平方米;清理非营运船舶、砂石堆场等200余处;关停码头11座,搬迁企业16家,有效解决非法码头、侵占河道、岸线占用等问题。在退出的岸线上新改建人行步道3.4公里、堤顶道路14.1公里,实现堤顶道路、慢行系统基本贯通,给沿线居民提供休闲好去处。如今,在运河淮安段,到处可见市民沿岸漫步,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还绿于岸在抓好运河沿线岸线清理整治的同时,遵循近自然景观建设理念,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开展已退出岸线的复原、复绿工作,对运河两岸绿化补栽补植,完成绿化126万平方米,堤内迎水面绿化实现全覆盖,厚植了古老运河生态底色。现在,运河两岸绿树成林、绿草成茵,四季常青的行道树间夹着各种花草,形成花在水边放,船在绿中行的绿色生态长廊。

还清于河切实加大京杭运河水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完成京杭运河淮安段全线港口码头粉尘在线监测设备、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和防尘设施增设,建成京杭运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船,对港口码头采取防尘、喷淋、覆盖等降尘措施,垃圾回收箱、生活污水、含油废水接收装置以及岸电设施实现全覆盖。灿烂的阳光下,河面碧波粼粼,一湾清水绕城流的画卷正徐徐铺开,千年运河正焕发出绿色发展活力。

传承运河文脉 彰显淮安特色

统筹做好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经济价值,复合打造休闲游览线、文化脉络线、宣传教育线,成就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新画卷。

讲好运河故事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着力讲好运河自身、区域文化和漕运文化等故事,在运河沿线各个节点、服务区以及锚地设置文化宣传和文化小品设施点,建设船舶、马车、锚地等景观雕塑、地面雕刻,保留东港原码头桁架作为历史记忆,把正大、天参码头修复改造成时光码头”……一个又一个高品质运河地标,将运河串联成流动的文化带。更别出心裁的是,一面由沿线2万余平方米的烟囱、罐体、围墙等建(构)筑物立面绘制而成的历史文化墙,充分展示淮安九省通衢、南船北马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漕运文化。

展示运河之美建设汇行广场、灯塔广场、左岸花园、莲香台等亲水平台10余处,实现生态修复、人文景观、游憩科普等功能,拓展城市亲水空间,让人民群众近水”“亲水”“乐水,拉近人与运河的距离。在东港码头、飞进船舶造船厂等原址规划成大型主题公园,对修复土地进行园林式规划,并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其中,补齐区域体育健身场地短板,打造城市活力乐场”“城市会客厅

放大运河功能立足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定位,加快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放大运河辐射,为全市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水运支撑。开工建设黄码作业区、上河作业区,加快推进新港三期、金宝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水运集装箱,建成全省内河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专用码头,运营至武汉、周口、蚌埠、上海等17条内河集装箱航线,上联河南、湖北、安徽等地,下通江苏沿江沿海、上海等地。如今,淮安内河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位居全省内河第一,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再现昔日黄金通道之盛景。

(作者系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