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7-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姚国章    

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服务业牵涉面广、影响范围大,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数字经济的作用和地位持续提升,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将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释放巨大的产业红利。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服务业既是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领域。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苦练内功、强壮筋骨,进而增强服务业抗风险、稳增长、促就业和保民生的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现实课题。

数字技术丰富了服务业的场景,数字化推动了服务业向纵深发展。我省是服务业大省,具有较好的现代服务业基础。2021年,我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9866.4亿元,同比增长7.7%,占GDP比重为51.4%。今年以来,疫情持续冲击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我省服务业受到一定冲击和影响,迫切需要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拓展服务消费的线上场景,进而释放服务业新业态潜力。

围绕六个有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坚持六个有的发展思路。一是政策有保障。对全省性的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将其作为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予以系统部署,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消费有需求。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激活消费需求,探索通过发放数字消费券等方式,激发公众消费欲望,激活消费市场,扩大消费规模。三是市场有供给。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服务创新,积极鼓励形成更多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力打造数字服务新产业,丰富服务产品供给,推动传统服务数字化升级和创新数字化服务并行。四是技术有支撑。鼓励省内更多数字技术类企业投身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开发和数字服务产品的研发,主动为中小微服务企业提供应用门槛低、实际成效好的工具和产品。五是推进有章法。确保政府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努力形成各就各位、共同发力的良好势头,为服务业数字化有序推进提供强有力保障。六是生态有活力。着力培育既富有活力又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数字服务生态,从产业、人才、市场、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形成整体优势,促进数字服务可持续发展。

布局建设国内一流的服务业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业数字化离不开高水平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需要从做大做强做优服务业大局出发,布局建设国内领先的服务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信息基础设施,以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目标,建设一批以服务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主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服务大数据中心、智能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服务算力基础设施,以及以沉浸式服务、体验式服务为代表的数字服务体验中心等。建设服务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服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如从推进文化数字化的角度出发,对全省范围内各类文化场馆,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形成适应时代需要的高标准文化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建设支撑服务科学研究、服务技术开发、服务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建设省数字文旅重点实验室、餐饮数字服务体验中心等。

大力培育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将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需要从本地发展实际入手,重点在以下领域培育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一是数字医疗服务。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为中医远程诊断、西医远程手术等提供服务,建立起服务中小医院的公共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降低医疗数字化转型门槛,在电子病历、医疗大数据、慢性病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在全国作出示范。二是数字文旅服务。充分发挥江苏文旅资源丰富、文旅市场基础良好的综合优势,积极推动文旅数字化转型,在打造文旅云体验、促进云旅游和云演艺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力争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数字文旅品牌,并通过开发元宇宙应用等场景创新文旅体验,提升数字文旅的吸引力。三是数字教育服务。发挥江苏教育资源集中和丰富的优势,推动在职数字教育和老年数字大学教育形成特色和品牌,同时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设数字科普教育平台。四是探索无人经济发展。积极应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无人经济,在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超市、无人收费等领域开辟更多应用场景,形成更多凝聚江苏智慧、体现江苏特色和展现江苏优势的无人经济发展模式。

以服务业数字化促进充分就业服务业数字化是创造高质量就业、提供更多服务岗位的重要渠道,必须把发展数字服务作为求解当前就业难题的有力抓手。扩展数字领域服务业岗位,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训练师、大数据分析师和数据标注员等新职业的开发,并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培训和专业实训,为新岗位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促进其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积极拓展灵活就业渠道,充分依托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等各类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相关服务业主体探索新个体、微经济、多点执业等服务业的个体新业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服务业就业数字化帮扶机制,建立常态化、高可靠和专业化的服务业供求信息发布与对接机制,并提供配套的技术培训和相关服务。

多措并举突破数字服务人才发展瓶颈数字服务人才是实现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需要系统谋划、务求实效。创新数字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使更多更好的数字服务人才脱颖而出。加强服务工匠的数字素养培养和数字技能提升,高度重视对爱岗敬业、长期奋战在服务一线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服务工匠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使他们树立起数字化思维、掌握相应的数字化技能、具备适应时代需要的数字素养。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字技能大赛,通过设立以数字服务为主题的技能大赛,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比学赶超的机制,促进更多一线实战人才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快的成长,为数字服务人才提供选拔和奖励机制。鼓励相关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高职高专类院校开设数字服务专业,注重数字技能与服务能力的深度融合;在本科院校开设数字服务相关的双学位课程,提高传统服务类专业的数字技术能力。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提档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涵盖科学技术研究、情报信息咨询、大型设备安装业、设备租赁业、技术检测业和货运业等服务门类,需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业融合中的作用,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鼓励省内生产性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其产业集群建设和生态形成,为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的保障能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平台,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提升发展成效。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