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精准推动县域经济优化升级

发布时间:2022-08-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封蕴珊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县城以及县域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县城建设的任务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提出县城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对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带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是我省发展的亮丽名片,从上世纪80年代闻名遐迩的苏南模式奠定了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到城乡发展一体化拓展了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再到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加快了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步伐。当前,全省40个县(市)创造了全省超41%的地区生产总值,集聚了占全省总人口近45%的城镇常住人口,其中17个县(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头部方阵。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县域经济在保持领先地位的背后,依然面临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知识要素集聚、特色品质功能、区域协同发展路径等方面存在短板,这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精准突破的方向。

顺应环境变化,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

县域经济是多元要素共同作用的复合开放工程,只有与时俱进把握核心支撑的变动规律,坚持顺势而为,才能释放县域发展更多潜能。

充分把握区位条件新的阶段伴随世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区域竞合格局加快演变以及科技革命重构产业结构,都市圈、城市群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这就需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引导不同区位的县域经济分类发展。圈群内部的县域,注重智能制造、人文旅游、都市农业等差异分工,就近接受中心城市辐射,提升资源获取能力;圈群外部的县域,加强资源组织和运营管理,深化对外沟通联系,有序布局适宜产业,更好服务本地居民,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深刻认识空间承载新的内涵我省各级城市已共同迈进存量经济时代,壮大县域经济,要求推动战略目标与空间资源紧密结合,一个县域一套战略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要绘到底、用到底、治到底。同时要更加关注物理空间的附着,企业引进以单位产出效率和人口带动能力为首务,项目培育以补链延链强链稳链为依据,公共设施建设以城市功能定位为依托,杜绝跟风攀比、贪大求洋。

准确研判人口集聚新的特征县域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人口流动加快向中心城市集聚仍是客观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县域一级要站在全局高度看待的问题,着力构建产业、就业、服务联动发展机制,完善家庭支持体系,形成人才安居乐居的黏性生态;着力优化实效、稳定、通行的人才认定评价标准,加强普惠政策供给,保护支持公平竞争;着力创新高层次人才共建共享模式,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探索人才灵活使用方式,为县域经济优化升级积蓄好动能。

把握实施方向,锻造县域核心竞争优势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活动,只有从系统构建高度认识综合特征,聚焦重点攻坚,才能形成搬不走的核心竞争优势。

厚植产业生态县域经济的发展从来不是依靠引进某一单体项目就能扭转乾坤,而在于围绕技术、人才、服务、治理与基础设施等深耕细作,形成产业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要提升现实存量,持之以恒引导有限资源向优势领域集聚,因地制宜推进龙头企业牵引、中小企业抱团等差异化模式,狠抓产品质量,塑造地标品牌。精准吸引增量,做好新产业新业态的本地适应性评价,以链主企业为主体、优质项目为依托、可行技术为支撑,逐步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增强优质供给,制定一企业一智能化改造方案,加快企业转型、产品升级、行业迭代,提高规模定制生产、网络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生产等灵活响应能力。

提升消费功能一个地方的长期繁荣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为民服务的多元消费供给保障能力,这正是县域经济优化升级的重点。要摒弃传统消费认知,推动商品买卖拓展为舒适、可达、趣味的空间营造,以终端产品集聚带动生产制造企业等市场主体落地。优化传统投资领域,精准实施商业街区、消费载体、质量检测、智能终端等一批项目。提升传统消费场景,有序引进商品连锁品牌、商业综合体、体育健身场馆、文化娱乐剧场等消费载体,促进传统百货店、老旧厂区等向有趣互动的新型复合空间转型。做精传统消费文化,强化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早餐、理发、五金、修补等功能,优化便民服务设施特别是老字号布局,保护和活化城市记忆场所。

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好服务居民、创造就业、支撑产业的宜居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着力攻坚的现实问题。要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层级空间落地的长效机制,探索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引导方向和布局清单。打造标识公共服务品牌,错位引导专业服务机构集中集聚,如制造业发达县域注重引进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并重的职业教育,生态价值独特县域积极发展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基地。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构建以县城为节点的快速交通一张网,力争每个县城与重要高铁、航空等枢纽保持高效畅通,增强突发事件下的交通运输应急能力。

激活内生动力,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和水平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来源于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只有立足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突出改革协同,才能保持优势、提升位次。

构建统筹衔接机制针对县域经济表现出的定位不清、产业纷杂、竞争无序等现象,鼓励省级层面出台政策意见,加强高位统筹、高点谋划与高效衔接。科学划分县域经济特色发展、品牌发展、联动发展的空间功能板块,与全省生产力布局同频共振、互促并进。支持创新经济引领、地标产业集聚、开放经济主导、生态经济优先、城乡融合发展、改革集成突破等不同模式下的县域实践,形成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全域发展格局。

推进放权赋能改革聚焦法治支撑保障、公共资源配置、空间要素管理、人员编制核定、行政执法权限与力量等方面,赋予与县域人口、经济、功能等相匹配的自主权。从禀赋、基础、实绩等出发,在各类试点示范选择、重大工程项目落地、高端平台载体布局等方面,赋予县域公平竞争机会,培育形成新的支撑。

营造现代治理生态时刻绷紧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根弦,全面分析宏观大势、经济发展、技术更新、需求升级、生态变化等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围绕组织动员协调、空间优化重构、市政设施完善、资源整合调配、应急容错支持等探索分类高效处置机制。整合政府资源、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力量,更好发挥社区作用,促进我为县城、县城为我的协同合作。加强领导干部专业知识培训,完善战略制定、资源开发、产业引培、应急救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过程中的专家学者参与论证机制。注重宣传引导,常态化总结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实现县域经济跃升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处处长)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