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也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南通交通部门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己任,掀起了农村公路从“通”到“畅”、从“有”到“好”的建设高潮。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农村公路密度列江苏省第一,不仅实现了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全覆盖,更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先后荣获江苏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下辖海门、海安先后获评全国示范县,如皋已入围2022年全国示范县,用实干铺就了基层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让老百姓过上高品质生活。
聚拢发展合力,探索南通路径
统筹发展资源,集聚发展力量,形成“一盘棋”推进、“一竿子”到底的工作体系。
坚持高位策动。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争取支持,南通市委多次部署“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创建和样板打造工作,市政府连续召开16次现场推进会、点评会、分析会,集全市之力强势推进,真正形成了“政府主导,交通牵头,县级实施”的工作模式。
坚持联合作战。由市政府办牵头,组织发改、公安、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十部门组成督导组,定期督导考核;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被相继纳入“四个全面”考核、为民办实事考核、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和政府年度重点督查事项,形成了严格的考核体系。
坚持机制突破。强化资金保障,落实管养体制改革补助资金6550万元。强化制度保障,先后出台《关于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打造农村交通服务乡村振兴样板的实施意见》《南通市美丽农村路建设规范》《南通市农村公路高质量建设管理办法》《南通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十余项制度,构建起长效管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坚持理念引领。在全省率先提出“一县一品牌,一镇一循环,一路一特色”的建设理念,进一步明确在完善县乡村三级路网体系基础上,以品牌建设为依托,全力打造美丽农村路的发展路径,推动发展层次不断提高。
突出互联互通,赋能发展能级
建设“四好农村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础设施供给问题。近五年,南通市集全市之力,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取得飞速跃升。
提升硬件。“十三五”以来,全市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107亿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520公里,改造危桥1261座,推动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加强农村公路网与上位路网、重要节点的融合,通过路网的一体化支撑运输服务的一体化。推动桥梁限载标志和信息牌公示,一桥一档,交叉道口改造,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如皋被评选为全省建设示范。
优化软件。建设市县一体化智慧农路管理平台,将农路设施精确“对号”,实现建养管运“四位一体”精准管控,镇村公交、物流网点、路网监控等同步纳入,推动地图导航功能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利用大数据服务群众出行、物流畅达。智慧农路荣获江苏数字优秀成果奖,被全省11个设区市推广。
做强组件。打造县域大循环,镇域小循环,村内微循环三级路网循环体系,实现循环路全覆盖。打造“1+6”品牌体系,强化品牌引领,提升爱路文化。全面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已建成81条美丽农村路,2022年即将实现镇镇都有美丽农村路。
提质创新驱动,撬动发展转型
建设是基础,管理、养护则是“四好”的保障。2020年,南通市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明确为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通过先行先试,进一步实现了农村公路有人管、有资金、有制度、有考核。
体制改革试点率先破题。按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的要求,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分别出台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普遍高于国办、省办指导意见标准的资金保障,全面压实了地方主体责任。
“路长制”体系率先布局。率先试点“路长制”管理模式,较全省铺开提前四年,成立由分管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市、县、镇“路长制”体系全面建立,村内设有农路专管员,运行逐步实体化,联席会议、路长巡查进入常态化。海安市因地制宜结合“路长制”,采用积分银行管理模式,积极吸纳社会人员参与,相关做法列入全国15个典型案例。
模式探索不断出新。引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养护模式探索。如皋试点“建养一体化”成果,拉近建设和养护距离,以时间换空间,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东“六个三”掘港模式,海安开发区、通州二甲、海门港新区等管护模式,均有效提升了养护的市场化水平。同时,创新全流程工程质量监管,形成了“345678”管理模式,加大自动化路况检测,切实提升项目品质。
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发展惠民
农村公路好不好,归根到底还是“运”的质量高不高、群众对运输服务满意不满意。南通市围绕“城乡统筹、资源共享、路运并举、客货兼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切实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成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城乡客运一体化。依托不断完善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打造“城乡一体·智惠全域”等城乡公交服务品牌,探索“路、站、运”一体化公交示范线路,开行县域间毗邻公交线路20余条,推出票价优惠等便民惠民政策,形成了集全域公交、运游结合、客货融合为特点的城乡公交发展模式。全市、市直及下辖5市(区)交通运输一体化全部获评5A级,海门入选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农村物流便捷化。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思路推进农村物流创新发展,全省率先实现县、乡、村三级网点100%全覆盖,建成“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15个,稳定运营交邮融合公交示范线路10条,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提供有力支撑。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开通农村物流末端共配送线路22条,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客运及物流车辆,既提升了配送效率,也降低了运输成本。如皋、海门先后创建为交通运输部、江苏省“农村物流示范县”。
经济发展融合化。将路网体系植入农村发展“腹地”,形成了如海安金港大道、海门新常久线、如东示范区中心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大道,助推了启东水果小镇、通州鲜花小镇、海门足球小镇等小镇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GDP年均增长约6%,其中农村交通带动增长约0.5%;农产品出口超8亿美元,供应上海农副产品150亿元;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960万人次;农村公路助力农民再就业,今年新提供7500余个就业岗位。
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始终是交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城乡统筹、服务乡村振兴,以高效率管养提升供给成色、以高水平安保服务百姓出行、以全方位融合助推产业升级,在广袤乡村上书写南通“四好农村路”更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作者系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