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兴利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

发布时间:2022-10-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喻君杰    

水是黄河故道的灵魂。黄河故道地势高亢,独成一条带状水系,是一条明显高于两岸的悬河,且无过境水补给,加之砂性土质渗漏严重,水资源十分匮乏。江苏境内故道地区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曾是苏北平原地区绵延千里的贫困带。开发故道、共同富裕,既是沿线干部群众发展致富的急切盼望,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作为推动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治水兴水、水利济世,充分发挥水利对黄河故道流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高质量打造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让故道蝶变为幸福河,让贫困带化身为致富路,是新时代赋予江苏水利的新命题。

准确把握黄河故道地区流域特点

黄河故道,即1855年黄河北徙后留下的水道,西起河南省兰考东坝头,向东经山东、安徽和江苏省,于滨海县套子口入海,全长728千米,堤距平均3千米左右,最宽处11千米,最窄处140米。黄河故道河床高出两侧地面4—6米,成为淮河与沂沭泗水系的分水岭。江苏境内黄河故道自丰县二坝,流经徐州、宿迁、淮安、盐城4市共14个县(市、区),全长496千米,以杨庄为界分为上、下独立两段。此外,苏皖省界以上来水由大沙河截流入南四湖,下段由中山河分流入海,留下淤黄河,大沙河、淤黄河也是黄河故道江苏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江苏故道地区水利和农业生产条件差,制约了沿线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一是防洪保安上,黄河故道河床易冲易淤,中泓常常阻塞,且河槽摆动性大,水流紊乱无序,陡弯逼近堤防容易决口。二是水资源供给上,本地径流不足,区外引水十分困难,水资源匮乏。西部地区含氟高,进一步制约了水资源的利用。三是农田水利上,故道地区主要由黄河古河槽、河漫滩和堤防组成,土地平整度不高,地下水盐碱含量较高,增加了农田建设的难度。四是生态环境上,故道泓道流速大,河滩纵向高差大,土质砂性重,受暴雨和径流的冲刷,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生态逐渐退化失衡。

以科学的水治理思路构建生态廊道

水利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为响应黄河故道地区人民群众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新需求,早在2013年,我省就制定了《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启动黄河故道综合治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印发了《江苏省黄河故道地区水利建设专项规划》,率先推进水利治理,重点解决防洪排涝标准低、水资源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到十三五末,我省黄河故道地区防洪除涝供水体系基本建成,极大缓解了区域农业用水问题,为接下来的富民廊道建设提供保障。

巩固防洪工程体系杨庄以上按照蓄泄兼筹、梯级控制、分段治理的原则,加固堤防、贯通中泓,建设分洪道、就近分段泄洪,提高防洪除涝标准;杨庄以下实施险工段处理、中泓拓浚,畅通排海出路。近年来,先后实施河道拓浚347千米、堤防加固431千米、险工处理211千米。通过系统治理,黄河故道防洪标准在徐州段、宿迁段、淮安城区段达到50—100年一遇,其余河段为20年一遇以上;排涝标准中泓达到10年一遇,滩地为5—10年一遇。

完善水资源调配控制按照宜宽则宽、宜控则控的原则,扩挖中泓,结合梯级控制,建设河床水库、边滩水库,增加本地径流拦蓄和雨洪资源利用。近年来,徐州段新建完善9个梯级控制,槽蓄库容达5060万立方米;宿迁段建成“3大段,11小段的梯级蓄水格局,槽蓄库容达1584万立方米。同时,扎根跨流域跨区域供水干渠,新建扩容了20余座补水泵站,有效改善了故道地区水源条件,农田灌溉保证率达75%以上,居民生活供水保证率达97%

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在完成土地平整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河网水系整治、高亢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水土保持治理等,形成了能引能排、保土保肥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改变了沿线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现状,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近年来,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24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51万亩。

以高质量的水利供给助推富民廊道建设

打造生态富民廊道,水利要先行。结合黄河故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改进水利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流域内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守牢现代化建设的安全底线。

夯实富民廊道水安全基础黄河故道既是流域、区域行洪通道,也是南水北调东线水源涵养区,还是淮安、盐城等地饮用水水源地。打造生态富民廊道,水安全保障是前提。要优化水资源配置,依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水东引工程,完善黄河故道补水工程,强化沿线洼地蓄水涵养,建设多源补给、丰枯调剂、蓄养兼筹、活水清水的供水格局,满足沿线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要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强化岸坡险工守护,定期开展中泓、分洪道清淤疏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启动重点城镇段堤防工程提标,常态化推进挡潮闸及沿线病险工程加固,为生态富民廊道建设提供坚强水安全保障。

打造富民廊道水生态基底黄河故道地区禀赋独特,水域宽阔,湿地众多。打造生态富民廊道,水生态修复是关键。要全面摸底排查水环境质量状况,全线开展控源截污,精准定位水质较差河段,高效推动问题整改。要持续加快水生态修复,沟通水系、建立水网,促进市域交界处水系畅通,开展河道水生态修复试点,逐步恢复黄河故道健康生态。要建设特色水生态景观,依托黄河故道沿线丰富的湿地资源,以水为媒、串珠成链,打造一批沿河而建、与河共生的生态景观节点,全面构建河阔、水美、沙固、林深的绿色屏障,打造美丽江苏的故道样板。

彰显富民廊道水文化底蕴黄河故道叠加了黄河、泗水、运河、淮河等多条河流历史信息,水文化积淀丰厚。打造生态富民廊道,水文化传承是根基。要深挖历史水文化资源,强化历史遗存水工程保护,聚焦刷黄、济漕、导淮重大难题破解带来的治水思想变迁和水工技术进步,以及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水利因素,打造一批富有水文化特色的陈列馆、黄河故道特点的水情教育基地,作为黄河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拓展项目,共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激发兴水富民的家国情怀,焕发黄河故道蓬勃生机。

作者系江苏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研究员级高工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