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太湖美”的吴中乐章

发布时间:2022-11-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丁立新    

苏州市吴中区拥有五分之四的太湖峰峦、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五分之二的太湖岸线,是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吴中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的殷殷嘱托,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获评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位列全国市辖区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百强区首位;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801.26亿元增至2021年的1519.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1109元增至2021年的78778元。

全力厚植最美绿色生态底色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深入实施生态优先三大工程为抓手,每年将可预算财力的10%左右用于生态保护,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文章,依托六分太湖水,做足十分太湖美。

深入实施两区一岛工程高标准打造太湖绿色请柬深入推进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率、通湖河道优比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有机废弃物处理率”5100%行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为全国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作出示范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企业全额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给予处置补贴的运营模式,加快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全种类、全过程、全区域发展。聚焦金庭镇区域范围内的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和水域,探索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建设太湖生态岛。《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成为全省首个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案例,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列入国家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

深入实施治企清源工程坚持最严标准强化环境治理坚持把生态优先贯穿项目审批全过程,实行生态空间、环境影响、排污总量三位一体环境准入模式,2012年以来,累计劝阻、拒批污染重、治理难、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超过300个。全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环太湖地区退二优二、退二还一,关停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太湖围网养殖实现全面清零,完成太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养殖池塘整治改造和太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水污染防治工作获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高度肯定。

深入实施增绿护绿工程统筹城乡一体提升生态品质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吴中太湖新城获评全省首个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率先通过省级验收。持续加强环太湖湿地带建设,打造生态安全缓冲带,太湖湖滨湿地公园、三山岛湿地公园获评国家级湿地公园,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入选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典型案例。全面加强山体综合整治保护,对环太湖25座山体,实行一山一策,分类保护利用,致力让真山真水真幸福成为太湖之美的靓丽名片。

积极拓展生态资源转化路径

紧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三大行动为重点,不断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含绿量

大力推进生态+智造赋能行动打好创新牌厚植产业发展新动能紧扣三高两低(高附加值、高产出、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发展导向,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聚力产业园区生态化、产业体系协同化、龙头企业高新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到十四五末,打造形成3—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集群第一区。

大力推进生态+文旅提升行动打好太湖牌开拓全域旅游新蓝海创新开展环太湖旅游资源整合,全力构建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古镇古村和太湖山水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高标准打造环太湖1号公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做强做优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高端民宿为代表的创新业态产品,策划举办好环太湖1号公路马拉松赛事、太湖梅花节、太湖民宿节等一批赛事节庆品牌,打造展现吴中太湖秀美山水、厚重文化底蕴的全景平台。

大力推进生态+乡愁增效行动打好特色牌增强都市农业新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纵向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横向拓展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多元价值实现。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味知香成为苏州市首家主板上市农业龙头企业,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为引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入选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名单。

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保障机制

紧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五项机制为突破口,发挥好制度的引导、规范、激励作用,筑牢绿色发展的坚实保障。

创新建立区域差异化考核机制2012年,吴中区率先在省内探索推进板块发展差异化考核,对环太湖地区板块减少经济发展指标考核权重,增加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考核指标权重。2019年,在高质量发展考核重点工作中,创设个性化指标,加大对环太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农文体旅融合、富民增收等的考核权重,进一步引导环太湖地区将工作重点聚焦到生态保护、特色旅游与民生改善等方面。2022年,结合三区三片功能区综合改革,出台经开区、高新区、度假区和各镇(街道)的差异化考核办法,强化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水平保护的内在自觉,营造绿色发展的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创新推进双向生态补偿机制2010年,在省内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水稻田、生态公益林、风景名胜区、水源地村和生态湿地村等分类实行纵向生态补偿,每3年进行一次提标扩面,扩大补偿范围,增加补偿内容,提高补偿标准,目前已实施到第四轮。截至2021年底,累计拨付生态补偿资金13.9亿元。在健全完善纵向生态补偿的基础上,2019年、2020年启动实施区内水环境、大气环境横向生态补偿,截至20226月,水、气分别横向转移补偿资金4893万元、2160万元,利用经济杠杆压实治污主体责任的作用加快体现。

创新实施环太湖加减法机制出台《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全面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鼓励环太湖地区对不再具备建设条件或难以发挥更大效益的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复垦、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腾出指标,有偿调剂给区内重点开发地区高效利用,以建设的减法换取生态加法和效益乘法。有效落实了环太湖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修复等任务,缓解了重点地区的用地需求。

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16月,太湖生态岛获批自然资源部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吴中区抢抓试点机遇,出台试点方案,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面推进以税收及相关收益协商分成为重点的产业跨区合作机制、以附带生态保护提升修复条件为前提的产业融合多元化供地支撑机制、以生态指标交易为核心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等创新探索。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