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如东县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民生七有”,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逐年落地,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速,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79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如东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共同富裕等部署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推动实现幼有善育。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首要解决的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近年来,如东人口呈现持续自然负增长的趋势,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如东抓紧优化生育政策,加快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突出生育政策包容性和有效性,扩大妇幼健康服务供给,探索建立生育与养育成本的社会补偿机制,适度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释放生育潜力。同时,积极构建普惠性托育体系,研究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以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目标,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民生实事,积极推进“一镇一普惠”,鼓励企业、社区街道设立托幼机构,努力形成“公立为主,民办为辅,社区街道托幼机构补充”的多层次托幼体系,让更多育龄家庭不仅“想生”而且“敢生”,不仅“生得起”而且“养得起”。
推动实现学有优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抓好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件大事。对照人民群众期盼,如东紧紧围绕全县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切实加大对农村学校扶持力度,确保2022年底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力打造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东模式”:在高考核心指标29年全省领先的基础上,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特色建设、高品质高中建设工程,探索尖子生、特长生培养路径,不断提升如东高考的品牌影响力、含金量;坚持把助推产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对接中天、金光、桐昆等重大项目,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产业积蓄人力;建立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推动实现劳有厚得。“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把就业作为促进居民增收的主渠道。如东把富民增收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如东特色的富民路。夯实产业富民基础,笃行“产业强县”“工业强县”大方向,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做大做强9条重点产业链,提供更多更优就业岗位。扶持乡村富民产业,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让“大农业”成为致富源。激活创业富民活力,持续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放大人才“新政70条”等政策激励作用,高水平建设“双创平台”,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业。积极落实关于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的各项改革举措,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释放改革富民红利。
推动实现病有良医。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理应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方面入手,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健康如东。“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快基层医疗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在实现“一镇一公立医院”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基础设施较差的基层卫生院实施异地新建或改扩建,继续承接好上海、南京等地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名医专家工作室,满足群众多元化、高水平的医疗需求。发挥地方名老中医引领作用,积极争创省星级中医馆,推动名医、名方、名剂的柔性流动和同步推广。“十四五”期间,建成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中心等专科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推动实现老有颐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利于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积极转化老龄风险为“长寿红利”。作为全国有名的“长寿之乡”,如东老龄化问题相对突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上走在前列。分区分级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扎实推进失能(失智)特困供养机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加快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积极开展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以提供“身边、床边、周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为重点,探索设置家庭照护床位,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多样化。促进医养康养结合,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秉承“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挖掘潜力”原则,鼓励各类组织和资本积极参与养老事业,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行补助力度,提高从业人员补助标准,不断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
推动实现住有宜居。安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点。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动摇,就必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群众合理的住房需求。如东聚焦保民生、提品质两大方面,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增强保障性住房供应,优先满足城镇低保、特困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求,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到2023年全县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达100%。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做好雨污管网分流、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和空中管线整治,打造安全有序、干净整洁、生活方便、管理规范、和谐文明的宜居住区,确保“十四五”期间完成29个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抓好农村危房排查整治、困难群体危房改造、老旧农房改善等工作,突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现农房安全有序管控、农房品质有效提升。
推动实现弱有众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扛起民生兜底保障政治责任,把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基本生活救助水平,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建立常态化动态监测机制,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以便做到发现及时、救助精准。推进特困供养制度、服务、资源集成创新,构建特困人员亲情化日常关爱照料服务体系,提升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能力,到2025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提升至70%以上。完善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救助制度,到2025年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8%以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做强做大“民善康”慈善医疗品牌,多点发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作者系中共如东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