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强调要“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是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针对社会矛盾纠纷阶段性特征,以“建强平台、健全机制、建优队伍”为突破,努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合力推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统筹推进,实现矛盾调处资源“一中心”集成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本地社会矛盾纠纷特点,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牵头、部门参与、社会协同”的齐抓共管机制。
构建“一个体系”。强化“最多跑一地”改革服务理念,出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密度、治安复杂程度、矛盾纠纷分布、信访维稳态势等因素,构建1个区级中心、7个镇(街道)分中心、120个村(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室三级组织体系,推动综合调解、信访代办、远程访调、非诉服务、心理疏导、公共法律服务等资源力量“一中心”集成,实现司法、信访、人社、民政、环保、拆迁、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专员入驻,相关岗位人员联勤办公,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相互衔接的有机工作体系。
聚焦“十大领域”。聚焦住房建设、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文教卫生、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企业经营、家庭邻里等10个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搭建专业化窗口平台,相关牵头部门、主管部门负责行业窗口平台建设指导、管理,确保工作规范、高效开展、创出特色。建设“惠民安居”住房建设解纷平台,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围绕企业职工诉求,创新“劳调对接”工作方法,确定每周三为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日”;成立金融纠纷一体解纷中心,高效化解金融纠纷,保障金融领域安全稳定;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设立“法庭+商会”涉企纠纷诉调对接平台。
建强“百个阵地”。提档升级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前沿阵地,建成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86个,派驻式调解工作室21个,配强专兼职调解员997人;成立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吸收48名知名律师、170名志愿者担任专家调解员、调解信息员。按照“一镇一品”思路,在道路交通理赔、环境污染、征土拆迁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先后打造“老尤调解工作室”“夕阳红调解工作室”“心连心调解工作室”“老娘舅调解工作室”“司法惠农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室、家事调解室“公调对接”调解室31个,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在一线、化解在一线。
机制优化,实现信访调解服务“一站式”受理
紧盯矛盾纠纷排查发现、动态掌握、风险监测、调处落地、跟踪问效等工作环节,着力推进区域矛盾纠纷增量及时化解、存量跟进去化、风险源头防控。
突出“源头防”。牢固树立“预防在先”工作理念,全面开展“梳网清格”行动,排摸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纠纷、劳资纠纷、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医患纠纷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建立多部门、多渠道统一的信息采集、数据汇聚、调处分流、集成管理等工作规范,从源头排清摸透辖区矛盾纠纷情况。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矛盾纠纷源头发现、预警研判工作纳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及其党员、干部队伍作用,把“下访发现矛盾、就地解决纠纷”作为党政机关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基本任务。
注重“联合办”。建立以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公检法和相关职能部门为主的“6+X”协作机制,将来信来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司法救助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常态研判、战时研判、专题研判三项风险联合研判机制。简单矛盾纠纷,由入驻部门当场处理或通过社会调解组织调处解决;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启动“6+X”联合研判机制,在重要敏感节点全天候研判报告各类重要情况,提出工作对策,明确责任部门。实体运行区人民法院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紧盯“效能评”。组建区、镇(街道)社会及信访稳定联合工作专组,将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机制延伸到最基层,充分发挥工作组问题交办、跟踪督办、提请督导等作用,将中心建设运行、信访调解服务“最多跑一地”情况作为督查重点,每月通报发布全区接访量、调解量、成功率、回访率、满意率等效能指数。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综合考评机制,纳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实行风险联防联控工作绩效“季季评”。
多元参与,实现基层队伍力量“一体化”运行
全面整合扎根群众、覆盖基层和各行业的专职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相关领域专家等力量,建好用好矛盾纠纷化解人才“智库”,最大限度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领头雁”化解信访积案。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接访下访”活动,实行“一图两册双随机”工作法,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制订全区信访积案“红黄蓝”三色攻坚图,形成“一个信访积案、一套化解方案、一个牵头领导、一名优秀律师、一抓到底”工作模式;制订“领导包案”、“群众回访”两本工作手册,实时掌握工作推进与群众满意度评价情况,构建双向工作闭环机制;推动督查督办“双随机”,对未实体化解案件成立攻坚小组,落实每月不低于4次走访、不低于3次会办、不低于2次约谈等制度,持续推进化解进程。
“专家团”解决疑难纠纷。充分发挥全区442名“三官一律”队伍专业优势,在网格内持续开展风险排查、矛盾联调、非诉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推动调解组织、行政机关、仲裁机关积极参与诉前调解、公证、仲裁和行政复议,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案。精心挑选100名调解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的“金牌调解员”,建立调解专家库、调解政策库、调解案例库,提高调解工作精准性,在实践中摸索出“六诊”化解法、“八字诀”化解法、“三字经”化解法及“二十二法”化解法。近三年委托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2576件,实现“调解先行、法院断后”。探索建立“政府购买调解服务”机制,将刑事和解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推动刑事和解工作规范运行,促成刑事和解25件。组建专业心理疏导矫治队伍,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社会心理服务,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铁脚板”回应急难愁盼。整合村(社区)干部、专兼职调解员、专职网格员、法治楼道长、平安志愿者等5支群防群治力量,组织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工地、进家庭“六进”活动,推动矛盾纠纷“格”内化解,实现“访万户居民、化万件纠纷”的目标。启动“双微双员”新型法律服务体系,创建“法润民生”、“法润企业”微信群317个,整合法律服务、人民调解人员,创新“远程化解”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现场+远程”双通道,打造具有惠山特色的“指尖调解室”。组建“帮帮看”等一批专业信访代办团队,通过上门揽件、中心委托代理等形式,为群众提供委托代办、主动代办、指定代办等服务,有效避免群众无序访、走弯路的问题。
(作者分别系中共无锡市惠山区委常委,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中共无锡市惠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