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做新时代产业工人

发布时间:2023-01-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本刊记者 张 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江苏大生集团数字化纺纱车间副主任李兰女,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与纱线打了24年交道,李兰女切身见证了我国纺织工业在科技创新引领下的变革和进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纺织行业带来的巨变。多年来,她始终将创新作为自己不变的追求,不断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助力纺织这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李兰女,听她讲述作为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致力创新、匠心筑梦的不懈探索之路。

遇到困难,不妨再坚持一下试试

记者】 从一名纺织女工到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是一件很不容易也特别值得骄傲的事这其中您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李兰女】 能够当选为党代表,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或许是命运的巧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也恰好是我实现了从一个普通工艺员到党代表蝶变的十年。

1999年,我从南通纺织中专毕业进入南通双莲纺织公司,成为纺纱车间工艺员。那时候车间机器设备老旧,卫生环境脏乱,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一线工人会遇到的问题。到工厂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但一个月就不再新鲜了。一年时间过去,一起进厂的同学走得差不多了,我也有些犹豫,想要放弃。父亲劝我,再干一年看看。我脑海里也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坚持才能成功。

刚开始做工艺的时候,没有人指导,更没有相应的数据可以参考,什么都要自己摸索。我至今都记得刚到车间做的第一件事——整理机车零件。当时的我们并不精通设备,只是根据各工段的申领发放零件,结果库房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用过的零件。而我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齿轮分门别类整理出来,归置清楚。因为不熟悉零件,我只能用笨办法一个个数齿轮的齿数,遇到上百齿的齿轮更是耗时耗力。下班后翻找相关资料我才发现,齿轮不仅有齿数的不同,还有厚度、斜率等型号标准,依据上面标注的型号可以事半功倍。第二天,我拿上抹布,擦除零件上厚重的油污,很快就找到了聪明办法。这次看似简单的整理工作让我更加熟悉设备,将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不久,我赢得前往无锡一棉纺织集团的培训机会。那次专业培训虽然只有三天,但我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世界仿佛一下子打开了。我的干劲儿更足了,也坚定了留下来好好干的信念。

其实任何事情任何环境,习惯成自然。我渐渐适应车间后,所有事情也变得简单。我想也正是因为坚持,让我从一点点小成绩到走进人民大会堂。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妨跟自己说一声,再坚持一下试试

只有创新,才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记者】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新型产业工人但是创新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您是如何做出那么多创新成果的

【李兰女】 科技创新的赛场上,不跑是落后,跑得慢了也是落后。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纺织行业虽然是个传统行业,但也在不断升级换代。我始终觉得干纺织这一行,不光要付出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掌握先进知识,适应时代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进取。

我喜欢扎在设备里研究,每天下班后便是我思考如何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的最好时间。比如有一次为了解决增加梳理提高成品制成率的问题,我经过200多次试验、900多个数据论证,最终拿出方案使精梳落棉量同比减少2%,每年为企业降低成本20万元以上。一个个技术难题的攻克都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我在不断钻研与创新中发现了纺织的乐趣,收获了精神的财富。我想也正是这些钻研,让我能够成为一名高级技师和纺织工程师。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纺织专业知识的贮备不够,再加上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大部分重复性的工作由机器所替代,对于个人创新和技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鸟欲飞高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利用4年工余时间先后自学考试获得大专和本科文凭,期间撰写了10多篇技术论文在《棉纺织技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创的随机定点精确跟踪闭环控制检验法”“纱线DNA鉴定检测技术”“五步工作法10项创新成果在市级劳模科技创新和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评比中获奖,在这期间先后也获得高级技师和中级工程师职称。

从事纺织行业的20多年中,创新一直是我不变的追求。我尝试过无数新的举措、新的工艺、新的产品,有不少项目成功推行,也遭遇过计划流产,但从不会因为偶尔的失败而止步不前。凭着不怕吃苦、爱较真的劲头,我带领团队先后攻克13项工艺课题和30多项技术难题,解决了企业用工紧张、效率低下等问题。

一丝一缕,都与制造强国相关

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征程上您认为纺织行业应该怎样更好地发展

【李兰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做强实体经济,我们纺织人也要担起责任。大会后,我第一时间飞回厂里、回到车间,把大会精神分享给每一位工友,鼓励大家不断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尽快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争当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参与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热潮中。

新征程上做强纺织业,我觉得一是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二是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锻强质量这个核心竞争力;三是抓住产改契机,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纺织业。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两件事: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生产线上的一丝一缕,都与制造强国相关,丝毫不能马虎。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我现在在江苏大生集团,负责整个数字化纺纱车间的运转。这是国内首条自主可控全流程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生产线,生产流程自动化,可以实现自动运输、自动包装,设备搭载的E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现场实时监控,生产数据实时获取、及时调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我们集团建造的全国纺织行业十四五期间第一个智慧纺纱工厂,更是全国纺织行业首个运用5G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管理云平台的工厂,将逐步实现从纺织制造迈向纺织造的转变。

技术改造的不断提速,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流水作业的生产工人,而是懂技术、懂数据、懂管理,愿意扎根生产一线的新型人才。因此,我现在一方面继续学习,在纺织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道路上,身体力行、持续深耕;另一方面,十分重视新型纺织人才的培养,争取抓紧培养一批年轻人才挑起大梁。

我希望可以如大生集团的创始人张謇所说,留一二有用之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数字化、智能化的提升和改造中,和广大产业工人一起切实为纺织行业新发展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