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希腊首都雅典,时光仿佛滞留在古希腊黄金时代,雅典卫城、宙斯神庙遗址、苏格拉底与人辩论的古市场、旧城区普拉卡……岁月流逝,风雨侵蚀,却丝毫未磨损这座千年古城质朴而恢弘的气势。而在这里,最让人心驰神往的莫过于那卓越的雅典卫城和博物馆。
雅典卫城,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它高踞于城邦之上,令万众仰望。为了突出其防御功能,故中文翻译为“卫城”。雅典卫城建筑群是古希腊最伟大的视觉象征,凝聚着古希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它仿佛是历史的画卷,每一座建筑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希腊的建筑之美,还可以感受到千年的历史厚重。帕特农神庙、厄瑞克翁神庙、尼基神庙、卫城博物馆等一系列建筑,犹如一座座历史的石碑,诉说着古希腊文明的辉煌。
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核心建筑,矗立在卫城之巅。它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虽然帕特农神庙一直被认为是多利安柱式的代表,但实际上,它所展现的美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在外正立面,神庙采用了8根多利安柱子,侧面则是17根。在神庙内部,采用的则是爱奥尼亚式的柱形,这就使整个神庙于多利安的朴素、粗犷中平添了一些妩媚。而对多利安柱子本身来说,帕特农神庙也作了改良:柱子膨胀轮廓的运用使得圆柱不再有收缩感,尖角的角度也有所缩小,圆柱从底部到顶部稍稍向内倾斜,而壁端柱则向外倾斜。典型柱式的运用,使这座神庙既不失庄严感,又显出灵动的活力。
帕特农神庙最吸引人的部分来自其著名的装饰雕塑。正如2世纪的保萨尼亚斯所说,“当你走进一个叫帕特农的神庙时,山花上的一切雕塑都与雅典娜有关”。这一点毫不奇怪,整个帕特农神庙就是为了颂扬雅典娜这位雅典城的保护神而修建,同时也意在强调女神的英明以及对这座城邦的忠贞。东西山墙的连绵雕塑群都围绕雅典娜展开。东山花讲的是雅典娜的出生,西山花则描绘了雅典娜与波塞冬之间进行的一场比赛。帕特农神庙上连绵不断的雕塑饰带为建筑本身增添了不少华彩。
紧邻帕特农神庙的是厄瑞克翁神庙,它虽然规模较小,却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又一瑰宝。厄瑞克翁神庙的建筑风格与帕特农神庙相辅相成,体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和谐与统一。厄瑞克翁神庙南面柱廊一组引人注目的女性雕像几乎成为全世界建筑雕塑的完美典范,它们是用一组女性立像进行装饰的,同时承担着承重功能。这6个女像柱的承重腿掩藏在衣褶之下,另一条腿则是稍微弯曲,形成美丽的曲线。她们宽大的裙子、丰腴的身体,甚至是粗大的发辫都合理而自然地接受着承重功能,这一巧妙设计使厄瑞克翁神庙成为公元前5世纪最美的建筑。
如果从雅典卫城的西北角进入,你会发现一座小巧玲珑的尼基神庙。这座神庙是为纪念雅典在波斯战争中的胜利而建,藉以向世人展示古希腊人民的勇敢与自信。尼基女神是胜利的象征,她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展翅飞翔的女子。虽然如今尼基女神的雕像已不存在,但她在古希腊人民心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在希腊神话中,尼基女神不仅保佑战争胜利,还象征着在运动比赛和其他领域的胜利。雅典卫城上三大建筑在希腊古典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使后世千秋万代尊崇瞻仰。
在雅典卫城的南边不远处,坐落着著名的新卫城博物馆。它落成于2009年,是一座古典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博物馆。建筑师伯纳德·屈米在设计雅典新卫城博物馆时,以一个微妙的象征手法,对卫城这一“高踞于城邦之上”的词义进行了建筑学的最佳阐释。在进入卫城博物馆的检票口之后,心细如发的建筑师伯纳德·屈米设计了一个缓慢上升的斜坡,这个以现代化的玻璃和金属结构形成的斜坡,象征性地表达了古典时期人们沿着卫城山势,踏着山岩“上卫城”的仪式感。这是古典时期“泛雅典娜大典”祭祀仪式的必经之路,是古代作家笔下的“圣道”。伯纳德·屈米以这样的建筑语言,形象阐释了一个数千年人和历史积淀的词语:Acropolis(雅典卫城)。整座卫城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十分独特,与其他遗址相类似,博物馆设计之时也面临着建筑遗产保护的问题,设计师通过设置“底—中—上”三层,在建筑学上进行了逻辑回应。底层悬浮在考古现场之上,中层为柱子支撑的室内文物展厅,上层则是由环绕一圈的模拟帕特农神庙浮雕饰带展厅组成。博物馆的主体展览空间被设计为大型镀膜玻璃透明外壁,以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及观仰神庙和雅典城的自然景观。
夕阳西照,夜幕降临,斑驳沧桑的帕特农神庙静静伫立,凝视着昨天和明天、历史与未来。跨越两千五百年的时光,雅典新卫城博物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置身于时空走廊。新卫城博物馆所展示的雅典卫城浮雕作品,足令后继者仰止,几乎没有一座西方艺术宝库堪与之相比肩颉颃。新卫城博物馆的设计巧思,也引领观者于千年文物雅集中循序进入审美高潮,在赞叹之余延续着人类文明的古今对话。
卫城脚下,保存着雅典古典时期的古市场遗址“阿哥拉”。2021年9月16日,“中国和希腊文化和旅游年”的开幕仪式在这里举行,在中国雕塑家吴为山的作品“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揭幕中达到高潮,海蓝色的丝绸幕布在中希双方嘉宾的手中缓缓落下,一对东西方智者的青铜形象瞬间被阿提卡的灿烂阳光照亮,伯里克利时代的阳光,与青铜相遇的那一刻,仿佛发出了清脆的铿锵之声。
孔子和苏格拉底,这样一对属于雅斯贝尔斯命名的古典“轴心时代”的东西方先贤,轻声慢语、谦和倾听,并排站立在希腊雅典卫城脚下的古市场“阿哥拉”地界,这是两个对世界有着青铜般有力思维的哲人,这是两个对世人有着爱琴海风般温柔的先贤。距离此地不到十公里的爱琴海暖风,经过橄榄树林的清晰枝叶,吹拂在青铜雕像温暖的衣裾上。来自万里之外的中国青铜雕像,已经逐渐开始熟悉和适应爱琴海的阳光和煦风。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同阳光一样熠熠生辉。站在卫城俯瞰着古老的雅典城,作为一个在希腊生活了二十年的中国人,我时常沉醉其中。沐浴在阳光下的雅典卫城,诉说着古希腊的辉煌岁月。每当我仰望这座雄伟的建筑,内心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我想,这大概就是文化底蕴的魅力吧。
在希腊生活的日子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和文明,也逐渐学会了欣赏和理解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传统,也更加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在雅典街头,我时常想象着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们在这里畅谈人生哲理,感叹于他们的思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尽管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追求智慧、美好生活和人类发展方面,我们都有共同的追求。这些千年古迹见证了希腊文明的发展。同时,我也在这些古迹中发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通之处,在学习和传播希腊文化的同时,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并从希腊文明中汲取智慧,为增进中希两国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希腊《中希时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