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以“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为发展主战略的连云港,正在经历着从“制造”到“绿色智造”的蝶变,且在转型升级中走出了一条转出新优势、重塑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连云港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坚决关闭退出环保安全水平不达标的化工企业,加大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壮士断腕的短期阵痛换取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2017年以来,累计关闭退出不达标化工企业266家,整治投入总额超100亿元。2022年,全市PM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空气优良率83.6%,位列全省第二。当前,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工作进入新阶段,连云港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继续坚定不移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奋力推动连云港化工产业向价值链更高端迈进。
坚持统筹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根据我市发展战略、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实际情况,构建区域布局、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三位一体”规划体系,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一是优化区域布局。在园区认定升级工作中,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立行立改、逐条整改销号,确保我市4个化工园区(集中区)顺利通过省级认定。在此基础上,从促进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前谋划将丰益油脂科技产业园、灌云县24.36平方公里发展储备区域纳入石化产业基地拓展区,对相关园区区域规划、规划环评等进行适时调整,构成“1+4”石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二是超前做好园区规划。在规划上坚持前瞻性、超前性,充分考虑科技水平和发展速度,在园区管理体制、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污水处理厂及事故池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把园区发展阶段性目标与长远性目标相结合,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超前规划公共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生产性服务业等,为今后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和接口。三是错位制定产业规划。发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规划上坚持链式发展、互相配套、各有特色的思路,其中石化产业基地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打造原料多元化烯烃、高端新材料、聚酯、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进而形成分工明确、链条衔接、联动发展的国际一流石化化工产业集群。
坚持一流标准,建设现代化园区。以建设国际一流化工园区为目标,借鉴世界级化工基地经验,按照“公用辅助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产品项目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开发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园区发展和管理水平。一是深化园区整治提升。以化工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化工园区为契机,对园区存在的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确保符合省级园区评价认定标准。在园区成功升级后,后续的发展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持续开展回头看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对园区内的企业从项目建设到生产运行实行全生命周期监管,确保园区科学发展、企业规范运营。二是把好项目准入关。强化项目入园进区源头管控,在审批前对项目产业政策相符性、投入产出比、技术工艺先进性、安全环保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不达标的坚决不予落户。同时,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坚决给予支持,靠前服务、加快审批,以“拿地即开工”的效率服务项目快建设、快投产。三是信息化赋能园区发展。智慧化是当前化工园区规范建设的主要标准,通过加快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用5G手段提升封闭化管理和物流调度效率,努力打造运行智能化、全域可视化的化工园区,使智慧场景融入园区管理、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快创建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2023年,全市将实施智慧化升级项目10个、总投入20亿元。
坚持链式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瞄准万亿石化产业目标,深化产业链研究,制定产业链图谱,聚焦产业发展短板、产业发展前沿强链补链,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化化工产业集群。一是做大石化产业链。推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炼化项目二期工程和盛虹减油增化项目,推进大型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强化“三烯”“三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供应,构建“大宗有机原料就地产品化延伸—批量原材料就近制品化生产—关联制造业需求成品化供应”的石化产业集群新模式。二是强化上下游协同。鼓励现有化工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项目,积极招引产业链补链项目,打造一体化优势,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发展装备、物流、能源、信息化等配套产业,促进石化化工产业由纵向向横向拓展,形成树状、网式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韧性。三是促进价值链攀升。依托炼化一体化、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提供的丰富原料,发展烯烃、芳烃深加工,拓展发展专精特新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提质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培育优势产业链和特色企业。重点推进盛虹化工新材料、卫星化学高端聚烯烃、丰海丙烷综合利用、盛邦芳纶及芳纶制品、中复神鹰碳纤维等新材料项目,升级石化产业链,提升行业附加值,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指挥管理平台作用,推广智能化生产管理模式,形成现代化、无死角的绿色安全发展体系。一是加强全流程监管。发挥智慧管理平台数据横向全面共享、纵向深度整合的强大功能,对园区环境指标、企业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风险点情况实现全天候、全流程监管,动态掌握企业情况,实现发现问题到快速响应的无缝衔接。二是打造示范标杆。实施分类指导、分业施策,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供应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年内力争培育省级绿色工厂6家以上,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创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同时,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通过政府引导、第三方把脉、标准倒逼等综合手段,提高企业智改数转投入和水平,年内新培育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0家以上。三是推进减碳减排。启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碳捕捉和利用项目,建成二氧化碳综合回收利用示范基地,推动盛虹集团和卫星石化等龙头企业实施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二氧化碳制锂离子电解液EC/DMC、二氧化碳回收提纯等项目,二氧化碳年均回收量达到500万吨。
坚持项目为王,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坚持用发展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壮大化工园区产业规模,形成产业大发展、园区大提升的良性循环。一是开展产业链招商。结合石化原料供应能力、行业发展需求,围绕链条化、集群化、集聚化发展,深化产业链研究,制定石化化工产业链图谱和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成立7个招商团队,整合招商资源,瞄准行业领先企业,赴北京、上海、南京、无锡等地开展驻点精准招商。二是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加快国内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热工程—田湾核电站蒸汽供能项目、200万千瓦滩涂光伏项目等重大新能源项目建设,提高新能源在化工能源结构的占比。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体系应用范围,优先将土地、能耗、排放等指标向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倾斜,对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实行全市统筹、一事一议,确保2023年石化化工重大项目投资达到500亿元。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在严把标准的同时,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规则,构建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行政审批环境,加快达标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对项目从签约、审批、建设、投产实行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化工产业绿色、安全、快速发展。
(作者系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